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喉息肉

2022-07-13 16:40:08 百科资料

息肉是最常见的喉部假性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多见。息肉好发于声带游离缘前1/3与中1/3处。喉部其它部位(如假声带、喉室、杓状软骨间切迹、小角结节和声门下腔)也可发生,但发病率低

  • 中文名 喉息肉
  • 外文名 Polyp of larynx
  •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 疾病描述 喉息肉常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处的边缘,称为声带息肉。

疾病名称

  喉息肉

疾病概述

  息肉是最常见的喉部假性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多见。息肉好发于声带游离缘前1/3与中1/3处。喉部其它部位(如假声带、喉室、杓状软骨间切迹、小角结节和声门下腔)也可发生,但发病率低。一般认为声带息肉多由于任克氏层水肿所致。而水肿的发生多由于发声不当、过度发声、致声带经常由相互磨擦发生损伤,突然用力时引起粘膜下出血,吸烟、工业粉尘或化学气体慢性刺激、炎症以及变态反应等使任克氏层内发生静脉丛充血、水肿、出血及血栓形成,始为息肉样变而继以纤维组织增生渐成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声嘶,若息肉于声门下腔者常伴有咳嗽。喉镜下见声带边缘前中接界处有表面光滑、半透明及带蒂的新生物。有时在一侧或双侧声带游离缘呈基底较宽的梭形息肉样变。亦偶有呈弥漫性肿胀遍及整个声带息肉样变者,即称之为慢性肥大性息肉样喉炎。镜下息肉色灰白或淡,偶有呈紫红色,大小如绿豆、黄豆不同。声带息肉单侧发病多见,也可双侧同时发生。带长蒂的息肉可随呼吸气流上下活动,有时隐伏于声门下腔,检查时可嘱患者用力呼气,以利观察诊断。

疾病描述

  喉息肉常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处的边缘,称为声带息肉。

症状体征

  主要是声嘶,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小的局限性声带息肉仅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而单调,不能唱歌,甚至失音。大息肉可致喉喘鸣和呼吸困难。

疾病病因

  由于长期发声不当,或始于一次强烈发声之后。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喉部的慢性病变。

病理生理

  初起时,在声带膜部的边缘、上皮下的潜在间隙(Reinke间隙)中,有组织液积聚,出现局部水肿、血管扩张和出血。继而逐渐呈苍白水肿样半透明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增生,形成椭圆形或圆形声带息肉。分局限性和广基性2型。

诊断检查

  喉镜检查,局限性声带息肉多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部,基底小而蒂、半透时淡红色或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自声带边缘长出,可随呼吸上下活动。有时可悬于声门下,在吸气时才窥及。广基型可见基底宽广的半透明灰白色或淡红色肿块,常发于一侧,两侧均有者少见。

疾病判断

  1、一般情况下,从事教师、演员、营业员等用嗓较多职业者容易患有咽喉息肉。主要的病因是急喉喑反复发作而转化为慢性,也是因为长期发声过度而导致的。

  2、咽喉息肉会有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舒服为主要症状。经常伴有咳嗽、咯痰的现象。

  3、咽喉息肉一般病程比较长,声音嘶哑有时轻有时重。

  这些都是可以判断有没有声带息肉,但不是绝对的,当然还是到医院检查才比较准确,以免误诊。

  从年龄上看声带息肉多发于青壮年,因为青壮年用声相对较多。儿童的声带小结比较多见。

治疗方案

  早期息肉应禁声,并经药物雾化吸入及超短波理疗,或可消失。形成息肉后,应在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下切除,细小的息肉可在显微喉镜下切除,切忽损伤声带,以免影响发音。基底广大息肉又为双侧者,可分次手术,防止粘连。亦可用激光治疗。术后应禁烟,纠正不良的发音习惯,否则易复发。

注意事项

  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减少烟酒和粉尘刺激,还需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少用烟酒,积极治疗咽部周围器官的疾病。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郁闷。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宜吃清淡、具有酸、甘滋阴的一些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青果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