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啄羽症

2022-07-04 15:05:16 百科资料

啄羽症发生在鹦鹉及家禽身上比较多,在禽类的饲养过程中,经常见到啄羽的情况。禽类出现啄羽后,导致禽类群死亡增加,降低生产性能,对肉鸡来说,由于羽毛不整,还影响到出售,降低经济效益。

  • 中文名称 啄羽症
  • 范围 鹦鹉及家禽身上比较多
  • 影响 降低生产性能等
  • 原因 缺乏含硫氨基酸等

什么是啄羽症

啄羽症病鸟

  禽类本身就有好啄东西的习惯,当有一只禽类啄羽后,其他禽类就会效仿,从而可能形成啄癖。啄羽有单向的,也有相互之间的啄羽,有的仅是啄下,有时是啄下后吃掉。离地饲养的禽类往往出现比较多,而在地面垫料上饲养的鸡啄羽出现少。

  每一只鹦鹉都可能患上啄羽症,患上喙羽症的鹦鹉会慢慢掉毛,直至毛掉光,露出皮,奇怪的是掉完毛后永不长毛,靠喙和脚上树的,很少有患这种病的鹦鹉存活下来。

啄羽出现的原因

  1.饲料营养:饲料中缺乏含硫氨基酸或饲料的粗纤维过低等。因缺乏含硫氨基酸而出现啄羽时,禽类会将啄下的羽毛吃掉。由于营养不良时禽类比平时好动,啄羽也就增加。

  2.饲养管理的原因:如鸡群密度过大、鸡舍内通风不良、光线过强、饮食位不足、断喙不当或没有断喙、舍内湿度过大或太干燥等。如舍内过于干燥时,皮肤会不舒服,从而自啄,继而发展为互相啄羽。

  3.疾病:尤其是慢性的肠道疾病,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而出现啄羽;蛔虫、绦虫等体内寄生虫病发生后也会由于营养不良而出现啄羽;体外寄生虫如螨虫、羽虱等存在时,寄生虫会吸取鸡的血液,导致营养消耗,另外还有一种机械刺激,导致鸡瘙痒难受,就会出现啄羽。

  4.生理性啄羽:从小鸡出生到成熟有多次脱羽,会有部分鸡啄食掉下的羽毛,以后可能就会发展为啄身上的羽毛。

防治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通风、适宜的光照、正确断喙,在饲养过程中随时将弱小的鸡单独饲养或淘汰,搞好环境卫生,按时驱除寄生虫。使用优质全价的饲料。饲养人员勤去鸡舍内走动、观察,了解鸡群的情况,会分散鸡的注意力,从而防止啄羽的发生。

  当鸡群出现啄羽后,首先要找出原因,对因治疗。当原因不明时,可以向饲料中添加

  0.2%的硫酸钠,或2%的石膏粉或其他药物、添加剂,氨基酸、电解多维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