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蒙薜荔

《唐蒙薜荔》是明代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刘基。
- 作品名称 唐蒙薜荔
- 作者 刘基
- 创作年代 明
原文作品
唐蒙与薜荔俱生于松、朴之下,相与谋所丽。唐蒙曰:"朴,不材木也,荟而翳。松,根石髓而生茯苓,是惟百药之君,神农之雨师,食之以仙。其膏入土,是为琥珀,爰与冰玉、琅玕同为重宝。其干耸壑而干霄,其枝樛流,其叶扶疏,爰有百乐弦筦之音。吾舍是无以丽矣。"薜荔曰:"信美,然由仆观之,不如朴矣。夫美之所在,则人之所趋也。故山有金则凿,石有玉则刡,泽有鱼则竭,薮有禽则薙。今以百尺梢云之木,不生于穷崖绝谷人迹不到之地,而挺然于众觌,而又曰有茯苓焉,有琥珀焉,吾知其戕不久矣。"乃枭而附于朴,钻蛴螬之穴以入其条,缠其心而出焉。于是朴之叶不生,而柯枝条干悉属于薜荔,中虚而外皮索箨如也。岁余,齐王使匠石取其松以为雪宫之粱。唐蒙死,而薜荔与朴如故。
释义
【注解】① 唐蒙薜荔(bi li):唐蒙,草名,即菟线子。薜荔,木本植物,亦称"木莲"。
② 荟(kui)而翳(yi):荟,草木繁盛。翳,遮蔽。
③ 茯苓:药名,菌类之一种,生松林中。
④ 雨师:古代神话传说中司雨之神。
⑤ 琅干(lang gan):像珠子的美石。
⑥ 樛(jiu)流缭绕;曲折。
⑦ 信:确实。
⑧ 劚(zhu):砍;斫。
⑨ 薙(ti):除掉。
⑩ 觌(di):见;想见。
⑾ 枭(xiao):通"浇",淆乱。
⑿ 箨(tue):从草木上脱落下来的皮或叶。
【译文】唐蒙和薜荔都生在松、朴(pa)树下,相互谋求依附的地方。唐蒙说:"朴树是不成材的树,枝叶繁盛而可遮蔽阳光。松树,根扎在石缝中并生长茯苓,这是百药的君王,神农的雨师,吃了它就能成仙。松脂入土,就是琥珀,所以和冰玉、美石同为重宝。它的枝干高耸于沟壑而入云宵,它的枝条缭绕,它的叶子扶疏,所以发出百乐弦管的音响。除去它我无处依附了。"薜荔说:"这确实美,然而在我看来,它就不如朴树了。美的所在之外,就是人们争着去的地方。因此山上有金,就被开凿;石中有玉,就被砍开;湖泽里有鱼,就会干竭;湖中有鸟,水草被除掉。现在以百尺树稍高入云霄的树木,不生在穷崖绝谷人迹不到的地方,却挺立于人们看得到的地方,并且还说有茯苓在那里,有琥珀在那里,我知道它不久就要被砍伐了。"而薜荔就是悬附着在朴树上,钻蛴螬的洞穴而插入枝条,缠着它的心而从里面长出。于是朴树的叶子不生,而树干枝条全都被薜荔占有,中间空虚而树皮脱落。年底,齐王派工匠伐取了松树来做雪宫的大粱。唐蒙失去依附而死,但薜荔与朴昭旧生长。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着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