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吱

又名咯吱盒、咯吱合、咯炸盒。伴随京杭大运河生于运河源头通州,北京特色食品
- 中文名称 咯吱
- 别名 咯吱盒、咯吱合、咯炸盒
- 源传地区 北京
词语
拼音
gē zhī
解释
1、亦作"咯支",参见"咯支支"。象声词,形容受挤压的声音。《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只听咯吱一声, 宝钗 便故意放重了脚步。鲁迅《彷徨·肥皂》:你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
2、方言,动词,指挠痒痒、搔(对方的)痒。一般用于玩闹中。
例句
地板被踩得咯吱咯吱响。地震时房梁咯吱咯吱地直响。肩上的扁担压得咯吱咯吱直响。
食物
起源
又名咯吱盒、咯吱合、咯炸盒。伴随京杭大运河生于运河源头通州,北京特色食品,历经千百年品味推敲,留存于京东民间。京杭大运河通航后,大批京东百姓操起漕运营生。船工们从山东带回酥脆的煎饼,日久受潮,煎饼变的皮软,入口不爽。有心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油炸,食之更香更脆,长久不变质,很快成为陪伴船工远航的美食,在大运河码头张家湾方圆数十里的京东一带传开。

据民间流传,"咯吱"其实是"搁这儿",乃慈禧太后钦定。据说御厨用民间小吃给慈禧换换口味,慈禧吃着感觉不错,就问叫什么名儿? 由于没有正统名称,没人敢说名字,于是回答还没名儿呢,请老佛爷赐名。慈禧也是犯懒,就说搁这儿吧,意思是先放到这,以后再说。谁知道底下人也没听明白,就赶紧说:老佛爷赐名,搁这儿!名字虽怪,却口口相传,沿用至今。
种类
咯吱分两种。
1、普通型:稍厚,适宜做菜,煎烩炖,煮汤均可。也可以生吃下酒。
2、薄脆型:超薄,适宜生吃,休闲食品,下酒菜,可当锅巴吃。
做法
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流传到京东各地,各地做法也有了区别。
一、 咯吱皮是自己制作的,包裹素馅或肉馅后进行炸制。
主料: 绿豆面适量,中筋面粉适量。
配料: 温水适量,肉馅适量,鸡蛋适量,面糊适量。
步骤:
1、准备绿豆面、中筋面粉(比例是3:1)、鸡蛋一枚、肉馅;
2、鸡蛋磕入混合后的面粉中,加入清水稀释,搅拌成流动性的面糊;
3、平底锅中热油,挖入一勺面糊,转动锅边,摊成面饼,待一面凝固后翻面再烙,烙好后盛出;
4、将面皮从中间切开,一边抹上肉馅,卷起后另一边抹上面糊封口,全部卷起置于盘中;
5、锅中热油,六成热时放入咯吱炸制,待一面定性后,翻面再炸。也可切成菱形块炸制(以为这样会有油溅出,事实证明不会);
6、炸好后控油捞出,整的切成菱形块;
7、热油再复炸一次,控油盛盘。
二、 买现成的咯吱皮。
主料:300g咯吱皮。
配料:适量油、2g盐、5粒大蒜。
步骤:
1、买来现成的咯吱皮;
2、把大蒜剁成末备用;
3、把咯吱皮切成菱形块,锅中注油,下入咯吱块,中火炸至咯吱表面金黄,捞出沥油;
6、蒜末中加盐和适量清水,搅拌均匀,用咯吱蘸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