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咏春笋

2022-07-07 14:59:07 百科资料

《咏春笋》是盛唐时期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作品名称 咏春笋
  • 作者 杜甫
  • 创作年代 盛唐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信息

  【名称】咏春笋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题材】七言绝句

  【作品出处】《三绝句》

注释译文

  (1)上番:乃川语。《猗觉寮杂记》:杜诗:"会须上番看成竹。"元诗:"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俱用上番字,则上番不独为竹也。韩退之《笋》诗:"且叹高无数,庸知上几番。"又作平声押。斩新、上番,皆唐人方言。独孤及待:"旧日霜毛一番新。"亦读去声。杨慎《丹铅录》番作筤引《易》苍筤竹为证。

  翻译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

作品赏析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这绝句细思起来很有意思。

  题目是咏春笋,但四句里面只有第一句提到笋,而且是属于一笔带过的类型。其他三句说却只字不提笋。这明显与题目不符。那到底作者是怎么想的呢?

  第一句是白话,就不说了。

  第二句也很好理解,就是主人关柴门,不让别人进来看笋。

  第三、四句则是反用了一个典故。胡夏客曰:因王子猷看竹不问主,遂翻为主不迎客,用意亦巧。看,看守也。从嗔,任其嗔怒也。

  简单解释一下:典故是王子猷去人家竹园看竹而不理会竹园主人的心情,哪怕主人恼怒。而诗里表达的意思则刚好相反,竹园主人宁可惹恼客人也坚决不让客人看笋(竹)。

  那么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作者称赞主人杜门谢人,护笋成竹,有圣人对时育物之意。

  但这样理解并不够完全。

  要知道,古代社会也是讲究以人为本的。

  来者是客,为了护笋成竹而不理来客,甚至触怒来客,这样真的好吗?如此一来,这首绝句不就有了瑕疵?

  莫非作者不知道这个道理?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杜甫!

  既然作者没有错,那错的肯定是我们之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了。

  大家都知道,古人是很喜欢以物喻人的。

  竹在古代则经常比作君子。如果竹是君子,那么在这首绝句里还未长大成竹的笋又是什么呢?

  当然指是君子小时候,也就是后进、后辈了。

  这样一来,这首绝句就很解释的通了。

  作者咏的既不是春笋,也不是护笋成竹的主人,而是守护后进成才的人。

  而后世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