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和垓下歌

2022-07-12 07:48:44 百科资料

《和垓下歌》相传是虞姬和霸王项羽《垓下歌》而作的诗歌。全诗表达了对与项羽爱情的忠贞和对生命的诀别,并以誓同生死为言,直以一片晶莹无瑕的情意奉献,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

该诗被认为是五言诗始祖,但亦有学者认为当时不可能存在五言诗,应为后人杜撰。

  • 作品名称 和垓下歌
  • 创作年代 秦末(楚汉争霸时期)
  • 作品体裁 五言绝句
  • 作者 虞姬
  • 作品别名 和项王歌

作品原文

  和垓下歌

  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和(hè):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垓(gāi)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全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②略:侵占,占领。

  ③四面:一作"四方"。

  ④意气:意志和气概。

  ⑤聊生:勉强而活,苟且偷生。

白话译文

  汉王刘邦的军队已经攻占了楚国的土地,

  四面八方传来令人悲凄的楚国之声。

  大王你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已经消磨殆尽,

  我为什么还要苟且偷生!

创作背景

  虞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称《垓下歌》)歌罢,虞姬和歌而做此曲。 项羽和左右士兵听了都忍不住泪流不止。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项羽半生作为多不可取,但穷途末路时却显示了非凡人所有的英雄气概。他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被围,英雄末路而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答此诗而自尽,苍凉沉痛而一往情深,不愧为末路英雄的红颜知己。

名家点评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认为《和垓下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

作者简介

  虞姬(?-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妾,秦末人。姓名无确考,一说虞姓,一说名虞。虞姬乃后人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道:"有美人名虞"而推之。虞姬经常随项羽出征。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南),楚军兵少粮尽,汉军又夜唱楚歌,众多楚军闻之思乡而逃。项羽闻四面楚歌之声,惊叹:"汉皆已得楚平?是何楚人之多也!"惆怅万状,感大势已去("四面楚歌"之典即源于此)。乃饮酒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据此歌"虞兮虞兮奈若何"之句探究,虞姬名虞之说较合理。)她起而和之,后传其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后自杀而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