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咄咄逼人

2022-07-04 21:16:56 百科资料

咄咄逼人(拼音:duō duō bī ré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卫铄《与释某书》。

"咄咄逼人"的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

  • 中文名称 咄咄逼人
  • 拼音 duō duō bī rén
  • 近义词 盛气凌人、气势汹汹
  • 反义词 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 注音字母 ㄉㄨㄛ ㄉㄨㄛ ㄅㄧ ㄖㄣˊ

成语出处

  • 最早出处

  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晋·卫铄《与释某书》)

  • 衍生典故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咄咄逼人"。

成语典故

  晋代名将殷仲堪是一个大孝子。当年他为照顾得病的父亲,辞去了官职,一直陪在父亲身边,由于常年累月为父亲煎药,一只眼睛因烟熏火燎而失明。

  殷仲堪为父亲守孝三年后,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成为朝廷很有威望的大臣。有一天,桓玄和顾恺之到他家里做客,喝酒闲聊之余,殷仲堪提议每人吟一句诗,描绘一个惊险的情境,谁描绘的情景最危险谁就获胜。他们几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都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于是就玩了起来。

  桓玄第一个吟诵。他说了一句:"矛头浙米剑头炊。"意思是站在矛尖上淘米,蹲在剑尖上烧饭。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百岁老人攀着枯枝往上爬。 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意思是把个婴儿放在井口的轱辘上睡觉。他们三人所说的情景都非常惊险。

  殷仲堪的参军当时也在座,他想到了一个更为惊险的情景,于是就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意思是盲人骑着瞎马,半夜时到了深渊边上。他说得确实非常惊险,但他只顾着往惊险处说了,却忽略了瞎了一只眼睛的殷仲堪。殷仲堪非常忌讳别人说他眼瞎,他立刻站了起来,忍无可忍地说:"这可真是咄咄逼人啊!"

成语寓意

  殷仲堪的参军为了接上游戏,粗心的忽略了上司的处境,导致殷仲堪的尴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与人交往,要懂得给人留情面,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要咄咄逼人。失败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是,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样做最终只会让自己吃苦头。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更要学会给人面子。

成语运用

  • 成文用法

  "咄咄逼人"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势汹汹的样子。

  • 运用示例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陆放翁时,本于茶山,故赵仲白题曾文清公诗集云:'清于月出初三夜,淡似汤烹第一泉,咄咄逼入门弟子,剑南已见一灯传。'剑南,谓放翁也。"

  现代作家·朱自清《经典常谈》:"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咄咄逼人。"

  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围城》:"方鸿渐平日爱唐小姐聪明,这时候只希望她拙口钝腮,不要这样咄咄逼人。"

成语辨析

  咄咄逼入-盛气凌人

  "盛气凌人"即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在形容人的言辞、态度逼人时,"咄咄逼人"偏重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偏重骄横傲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