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呕血与黑粪

2022-07-13 09:49:38 百科资料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及胰腺、胆道的急性出血。黑便者可无呕血,而呕血者则均有黑便。

  • 中文名称 呕血与黑便
  • 发病部位 腹部
  • 常见症状 柏油样粪便,呕吐物多呈棕褐色咖啡样等
  • 检查项目 血常规、B超、CT、X线钡餐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等
  • 相关疾病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与残胃的溃疡、胃泌素瘤、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胃恶性淋巴瘤、十二指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壶腹周围癌、胃息肉、胃血管瘤、胃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急慢性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严重感染、严重脑外伤、脑出血、严重烧伤、败血症、体克、重症心力衰竭、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胃及十二指肠结核病等

症状起因

  (一)门脉高压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常见于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等导致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此外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瘤压迫等引起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等导致的门静脉高压。

  (二)炎症与溃疡

  1、炎症

  反流性食管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因酗酒或口服吲哚美辛、泼尼松、水杨酸类药物导致急性胃黏膜损害。此外也可见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引起的吻合口炎与残胃炎。

  2、溃疡

  食管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与残胃的溃疡、胃泌素瘤。

  (三)肿瘤

  1、恶性肿瘤

  常见的恶性肿瘤有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胃恶性淋巴瘤、十二指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壶腹周围癌等。

  2、良性肿瘤

  胃息肉、胃血管瘤、胃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

  (四)物理或化学损伤

  1、物理损伤

  剧烈呕吐引起的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器械检查或异物损伤,食管癌深部X线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

  2、化学损伤

  强酸、强碱及其他化学制剂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损伤。

  (五)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

  急慢性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血管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3、应激性溃疡

  严重感染、严重脑外伤、脑出血、严重烧伤、败血症、体克、重症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4、其他

  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六)其他

  动脉瘤破入食管、胃、十二指肠,肝或脾动脉瘤破入上消化道,胃及十二指肠结核病。

常见疾病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与残胃的溃疡、胃泌素瘤、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胃恶性淋巴瘤、十二指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壶腹周围癌、胃息肉、胃血管瘤、胃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急慢性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严重感染、严重脑外伤、脑出血、严重烧伤、败血症、体克、重症心力衰竭、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胃及十二指肠结核病等。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病史

  1、上腹疼痛

  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史,提示出血最大可能来自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出血大都发生于溃疡活动期,多见于冬春季节,出血后上腹疼痛缓解。上腹痛持续不愈,或呈进行性发展而无明显节律性者,或开始有规律以后规律消失者,应考虑胃癌或溃疡病恶性变。有慢性肝病史或长期饮酒史,血吸虫病史,且大量呕血黑便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者多应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右上腹剧烈绞痛伴呕血、黑便有利于胆道出血的诊断。

  2、服药及饮酒史

  呕血黑便之前有服用乙酰水杨酸、酒精、吲哚美辛、皮质激素者多见于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出血。酗酒或剧烈呕吐后引起大量呕血者,应想到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所致。如有误服强酸、强碱或其他有腐蚀性的液体者,应想到急性腐蚀性食管炎、胃炎出血之可能。

  3、胃手术史

  做过胃大部切除术或食管手术者,应考虑出血来自吻合口溃疡、吻合口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或癌切除术后复发。

  4、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伴有呕血黑便者一般见于晚期食管或贲门的肿瘤。

  5、全身出血倾向

  呕血黑便同时伴有皮肤黏膜等有出血倾向者,应考虑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有全身出血倾向伴有发热者,应想到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结缔组织疾病等。

鉴别诊断

  呕血与黑便的出现,必须首先确定出血部位,出血是来自上消化道还是呼吸道,以便进一步检查找出病因,制定治疗措施。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呕血与黑便首先应与鼻衄、拔牙或扁桃体切除术而咽下血液所致者加以区别。须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相区别。口服禽畜血液、骨炭、铋剂和某些中药也可引起粪便发黑,应与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便相鉴别。

  (一)食管疾病

  1、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在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溃疡病出血。病史中往往有肝炎史,查体有严重的肝功能受损,如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血清清蛋白球蛋白倒置。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腹水等门脉高压的征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一般出血量大且首先表现为呕血,颜色暗红或鲜红常伴有血块。大出血后脾脏往往缩小,出血停止后又渐渐增大,同时伴有腹部胀大,腹水增多。

  2、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

  多见由剧烈呕吐而诱发,一般首先是剧烈呕吐或干呕,继之有呕血。胃镜检查可见胃与食管交界处有黏膜裂伤,与胃、食管的纵轴相平行,深度一般达黏膜下层,个别可深达肌层,大多是单个撕裂,偶可有2~4个撕裂。X线钡餐检查往往无阳性发现。

  3、食管癌

  食管癌出血往往在较晚期出现。病史中大多数有进行性吞咽困难与疼痛,出血一般为小量持续性,以呕血为主,但个别可表现为大呕血。X线钡餐造影病变段有局限性狭窄,黏膜皱璧破坏和不规则充盈缺损。食管镜下可见肿瘤大小及糜烂出血情况,并可活检确定细胞类型。

  (二)胃、十二指肠疾病

  1、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但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占多数。患者一般有慢性胃病史,且呈季节性发作和规律性疼痛。溃疡活动期饮酒或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往往导致出血。出血前数天,多有上腹部疼痛加剧,服碱性药物止痛效果不佳,出血后疼痛缓解。胃溃疡出血一般既有呕血又有黑便,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多以黑便为主,确诊靠上消化道钡餐和胃镜检查。钡餐检查病变部发现龛影为直接征象,是确诊溃疡病的可靠依据,间接征象包括局部压痛、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及球部畸形。胃镜检查既可观察溃疡的大小、形状、深浅及周边是否光滑,并可活检鉴别是良性还是恶性。吻合口溃疡是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较一般溃疡易出血。如胃大部切除术后又出现上腹疼痛伴呕血黑便,应考虑吻合口溃疡出血,应进行胃镜检查。

  2、胃癌

  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尤其病史较短者,其出血量与贫血程度不相称时,要考虑胃癌之可能。既往有溃疡病,其疼痛规律消失,服碱性药物不能缓解者亦应考虑溃疡恶性变之可能。胃癌并发出血,典型者呕吐物为咖啡渣样,黑便往往持续时间较久,出血后胃痛症状无明显减轻。

  3、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大多有饮酒服药史(阿司匹林、保泰松等),由于损伤表浅,仅侵犯黏膜层,故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出血后24~48 h内急诊内镜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的黏膜糜烂及出血斑,治疗效果好。

  (三)全身性疾病

  应激性溃疡大多发生在颅脑损伤、颅脑手术后、败血症、严重烧伤、体克等状态下。临床表现是无预兆的呕血黑便,出血量大且有反复。

检查

  (一)体格检查

  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腹水有助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诊断。若能触及肿大的肝脏,质硬,表面不平,有结节感有助于肝癌并发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若上腹部可触及肿物感,且伴有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则有可能是胃癌出血。呕血、黑便、黄疸并可触及肿大胆囊者,可见于胰头癌或壶腹癌出血。发热、黄疸、右上腹绞痛,可能为胆囊病变引起的胆道出血。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出血,往往可发现皮肤与口腔黏膜毛细血管扩张。

  (二)实验室检查

  呕血黑便后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尤其出血后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清蛋白减低并出现腹水,更有助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诊断。血小板计数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异常,凝血试验异常,结合骨髓检查有助于血液病及出血性疾病之诊断。

  (三)器械检查

  1、B型超声和CT检查

  B超和CT对肝胆和胰腺病变可提示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1)肝硬化

  可显示肝脏的大小及有无占位性病变,脾脏的大小,门静脉及脾门静脉的宽度,有腹水时可发现液性暗区。

  (2)胆囊、胰腺病变

  胆囊有占位性病变时,可显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腔内有形态及位置固定的不随体位变动的团块为本病的基本特征。胰腺检查除直接观察肿瘤大小,还可了解癌肿的浸润程度,肝脏及周围转移情况。

  2、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患者出现呕血时急下三腔二囊管,食管囊和胃囊分别注气,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胃内残留的血液,干净后不再出血则支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否则出血可能来自溃疡病、胃癌、出血性胃炎等。

  3、纤维内镜检查

  急诊内镜检查前先用4℃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胃腔,待出血停止后迅速内镜检查,可发现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病变及出血部位,并可做活检。溃疡出血可在内镜下高频电灼、激光止血。

  4、X线钡餐检查

  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肿瘤等确诊有重要价值,一般主张出血停止一周后检查。对于急性胃黏膜损害或浅小的溃疡可在短期内愈合,延误检查使X线检查的阳性率降低,故有人主张在出血停止后1~2d进行钡餐检查。

  5、选择性动脉造影

  纤维内镜检查若无阳性发现,而患者仍有活动性出血时,可经股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造影剂溢出的部位,即是出血的部位。

治疗

  呕血和黑便的治疗首先是镇静,避免恐惧,做好保暖,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出血情况。随访心率、血压,如果心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上,血压进行性下降,说明出血在继续,必要时紧急输血输液。在饮食方面根据病情不同,可先禁食,之后开放流质、软食,偏凉的饮料容易止血,可喝牛奶、吃奶油蛋糕,因为奶油可以保护胃黏膜。止血剂要用血管收缩剂,如冰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口服;中成药也可以,如三七粉、云南白药等。如果已经明确为食管静脉曲张,应迅速插入三腔管压迫止血,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高龄老人手术要慎重,因为术后伤口愈合差及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1、黑便粪便常呈柏油样,黏稠发亮偶尔可见暗红或鲜红,常伴有金属气味。

  2、呕血,呕吐物多呈棕褐色咖啡样,出血量大时呕出鲜红色血液或血块。

  3、当失血到达一定程度往往伴有低热、头昏、心悸、乏力四肢湿冷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严禁酗酒。

  2、积极治疗消化道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时,应行幽门螺杆菌根治。

  3、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要定期随访检查。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注意,进软食,不要吃生硬、粗糙及粗纤维食物。

日常护理

  1、一般护理

  大量出血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去枕平卧位。呕血时,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

  2、饮食护理

  严重呕血或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呕血者,特别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可进温凉流质饮食,如牛奶、面汤,以中和胃酸。出血停止后可由流质、半流质饮食改为普通饮食。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出血是否停止,如有循环衰竭或再出血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

  4、止血护理

  对大量出血患者,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立即配血,配合医生进行输血、输液、止血等各种抢救措施。胃溃疡出血可用冰盐水洗胃,胃内降温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减少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急性胃黏膜损害及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常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选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适用于胃、十二指肠出血;垂体后叶素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也有止血作用;急性胃出血者可进行内镜直视下止血。

  5、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有利于止血的道理。及时清除呕血后的血迹、污物,以减少不良刺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