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呃逆

2022-07-08 06:29:43 百科资料

呃逆为不自主的膈肌痉挛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可发于单侧或双侧的膈肌。是隔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使之突然下移、空气快速吸入呼吸道内而声门或气管上端的声带迅急关闭,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声音。健康者进食或饮水过快或过多使胃骤然扩张,大笑、饮酒或姿势体位改变时肋间肌或膈肌所承受的压力骤然改变都可导致呃逆,这种呃逆多自行消退。

  • 中文名 呃逆
  • 相关疾病 脑炎、脑肿瘤、脑积水、脑膜炎、脑血管意外(即脑溢血、脑血栓形成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狂犬病、破伤风、伤寒、中毒性痢疾等
  • 其他名称 打嗝
  • 发病部位 胸部
  • 检查项目 血便尿常规、生化检查、肿瘤标记物 、X线检查、B超、CT, MRI、内镜检查等

症状起因

  (一)功能性呃逆

  多数是正常健康人在饭后、酒后或突然受到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这种呃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暂,多由于吞咽的食物通过食管时刺激膈肌所致。还有一种心因性呃逆也属功能性,多由于受到某种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致。同时可伴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其他症状,如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内脏器官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等。

  (二)中枢神经性

  1、神经性:多见于神经性脑部病变如脑炎、脑肿瘤、脑积水、脑膜炎及脑血管意外(即脑溢血、脑血栓形成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狂犬病、破伤风等患者。当上述病变波及延髓出现频繁呃逆时,往往提示病情恶化。

  2、中毒性:可见于酒精中毒、环丙烷、铅、巴比妥类中毒,全身性感染伴有毒血症如伤寒和中毒性痢疾等患者,痛风伴有肾功能衰竭可引起呃逆,提示疾病预后差。

  (三)周围神经性呃逆主要由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刺激所致

  1、胸肺部疾患:如纵膈肿瘤、食管肿瘤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心包炎、肺胸膜或支气管疾患等。

  2、膈肌疾患:肺炎并膈胸膜炎、膈疝等。

  3、腹腔内疾患:能使腹内压增高或使膈肌受刺激的任何原因均可引起呃逆,如胃扩张、饮食过饱、胃肠胀气、胃炎、胃癌、膈下脓肿、肠梗阻、肝胆疾患、腹部手术后腹胀、急性阑尾炎、出血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等。腹部因素可引起神经反射性呃逆,也可因刺激膈肌引起。

常见疾病

  脑炎、脑肿瘤、脑积水、脑膜炎、脑血管意外、狂犬病、破伤风、伤寒、中毒性痢疾、纵隔肿瘤、食管肿瘤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心包炎、肺胸膜、支气管疾患、肺炎并膈胸膜炎、膈疝、胃扩张、饮食过饱、胃肠胀气、胃炎、胃癌、膈下脓肿、肠梗阻、肝胆疾患、腹部手术后腹胀、急性阑尾炎、出血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等。

诊断

  (一)病史

  呃逆发作时,膈肌多呈阵发性痉挛、每分钟数次、或数十次,多能自行终止。过些时间又可无明显原因而再度发作。应详细了解这种发作与饮食、吞咽、大笑、深呼吸、突然受冷或姿势体位改变的关系。了解是否有脑部、脊髓疾病史及胸腹部疾病史或腹部手术史。

  (二)体格检查

  1、观察患者有无因癔病而连续吞气现象。

  2、胸肺部检查:如胸部有无胸腔积液的体征、有无啰音、胸膜摩擦音以排除胸肺疾患。腹部检查注意有无胃肠型、蠕动波、肝脾是否肿大、腹膜刺激征、有无肿块,以排除腹部疾患。

  3、神经检查:注意肢体活动情况,神经反射情况,有无病理反射出现。

  (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感染,大便隐血试验,除外胃部疾患。

  2、生化检查:有无电解质紊乱,血中非蛋白氮、肌肝是否增高。检测血尿淀粉酶除外胰腺炎。必要时可做脑脊液检查。

  3、可疑为恶性肿瘤时:可做相应的癌标记物检查,如可疑肝癌可查甲胎蛋白。

  (四)器械检查

  1、X线检查:胸部平片对肺炎、肺肿物、胸膜病变及纵膈肿物具很重要的意义。胸部透视可观察膈肌活动情况。腹透及平片对诊断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胃肠积气有很重要意义。

  2、 B超、CT、MRI、内镜检查对排除胸腹腔肿物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一)中枢性呃逆的鉴别诊断

  1、神经性呃逆诊断要点

  (1)多见于颅内疾患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血管病等。一般有明确的原发病病史。

  (2)临床上可有肢体活动受限,可引出病理反射。

  (3)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

  (4)脑电图、CT, MRI或脑血管造影常可明确诊断。

  2、中毒性呃逆诊断要点

  (1)常有毒物接触史。

  (2)如系感染性中毒,可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3、精神性呃逆诊断要点

  (1)常有癔病及神经过敏史。

  (2)可因精神刺激而诱发。

  (3)睡眠时呃逆不发作。

  (二)周围神经性呃逆的鉴别诊断

  1、胸肺部疾患引起的呃逆诊断要点

  (1)胸肺的临床表现,如咳嗽、胸疾等。体格检查可发现相应疾病的体征。

  (2)X线胸征,对肺部疾患、胸膜病变、纵膈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还可以通过胸透观察膈肌的活动情况。

  (3)必要时可做CT、MRI、或气管镜检查来明确诊断。

  2、腹腔内疾患诊断要点

  (1)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胃纳不佳等。如果系幽门梗阻引起者,患者可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吐物中有宿食。腹部检查有胃型及蠕动波。

  (2)腹部体征:如腹部压痛、肝脾肿大、腹部的肿块,如系消化穿孔可出现急腹症的体征,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3)B超、CT、MRI可发现肝、胆、胰腺的的病变。

  (4)X线钡剂造影、内镜检查,可发现胃肠道的疾患。

检查

  1、常规检查:血便尿常规、生化检查、肿瘤标记物等。

  2、器械检查:X线检查、B超、CT、MRI、内镜检查等。 

治疗

  患者在明确病因之后,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对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干炎、脑肿瘤以及脑外伤的治疗,又如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在病因治疗的同时也应进行必需的对症处理。偶发的呃逆一般不需要处理而自行消失,对较顽固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疗法

  1、简易法:如分散注意力的交谈、深吸气后屏气、用纸袋罩于口鼻外作重复呼吸、快速饮凉开水、颈部置冰袋等方法。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或阻断呃逆的反射环,有时可能收效。

  2、导管法:将一根软导管从鼻腔插到咽部,来回移动导管反复刺激咽部。咽中部有咽神经丛所分布,此神经丛主要来自迷走神经与舌咽神经,刺激此神经丛可阻抑经迷走神经传导的兴奋,因而呃逆常可停止。

  3、其他,有指压膈神经法,指压眶上神经法,按掐耳部膈穴法,伸舌牵引法,揉压眼球法,吞食烟雾法,体外膈肌起搏法,穴位注药疗法等。

  (二)药物疗法

  1、钙拮抗剂类:尼莫地平,卡马西平等

  2、抗癫痫类:苯妥英钠,抗癫灵,丙戊酸钠等。

  3、抗精神病类:利他林,阿密替林等。

  4、其他抗抑郁药有:盐酸丙咪嗪,多塞平等。

  (三)中药及针灸

  (四)体外膈肌起搏器使用

临床表现

  因呃逆时伴有声带的闭合,所以常常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此外原发病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一)呃逆伴腹胀

  引起呃逆的常见原因大部分都可引起饱胀感,根据原因的不同还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脑干损伤

  脑干损伤可引起持续性的呃逆,还可引起意识水平下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损伤对侧的角膜反射消失、呼吸方式的改变、异常的瞳孔反射及视觉异常。

  (三)胃部肿瘤

  持续性呃逆可提示有胃部肿瘤,还可伴有消化不良、腹痛、厌食、易感饱腹及体重减轻。

  (四)胃胀

  此病除外呃逆,也许还伴有饱胀感、上腹部疼痛、反流及持续呕吐等症状及体征。

  (五)胃炎

  此病可伴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感(有时是唯一的症状)。症状也许会发展为上腹部疼痛、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吐血和黑便。

  (六)颅内压升高

  早期症状包括呃逆,嗜睡和头痛。典型的体征包括有瞳孔反射及呼吸方式的改变、心脏收缩压的上升及心动过缓。

  (七)胰腺炎

  此病可引起呃逆、呕吐及突然的持续的上腹疼痛(通常放射到背部)。严重的发作可引起持续的恶心、极度的焦躁不安、发热、腹肌紧张及强直。

  (八)胸膜刺激

  除外打嗝,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或胸痛。

  (九)肾脏衰竭

  慢性及急性肾衰竭的晚期均可有呃逆的症状。伴随的症状及体征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包括疲劳、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棕黄色或古铜色皮肤、呼吸有氨臭味、出血倾向、口腔溃疡、扑翼样震颤等。

注意事项

  1、如果腹胀是患者呃逆的原因,教育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少吃多餐、睡前不要进食过多。还要建议患者多食用高纤维食品、多饮水以防止便秘。

  2、当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出现持续的呃逆,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时,要让患者警惕是否有肾功能恶化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日常护理

  功能性呃逆一般不做处理,临床呃逆多见于危重病人,常因脑干病变、胃内大量积血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所致,多顽固而持续,常影响呼吸和进食,对病人体力消耗较大,故应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1、呃逆如系肺部感染或胃出血所致,应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

  2、维持合理的营养供给。应安排好进食时机,必要时给予鼻饲并做好护理。

  3、呃逆持续时间较长者,病人常有上腹部疼痛(由于膈肌的腹壁肌长时间痉挛所致)可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必要时进行体针或耳针疗法。影响入睡者,可于睡前给予适当的药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