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吡啶三氧化硫

2022-07-05 13:20:00 百科资料

吡啶三氧化硫,英文名为Sulfur trioxide pyridine complex,又名三氧化硫吡啶,分子式是C5H5NO3S,分子量为159.1631,CAS登记号为26412-87-3,化工中间体一种。

  • 中文名 吡啶三氧化硫
  • 外文名 Sulfur trioxide pyridine complex
  • CAS号 26412-87-3 
  • 分子式 C5H5NO3S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三氧化硫吡啶

吡啶三氧化硫

  英文名称:Sulfur trioxide pyridine complex

  中文别名:硫磺三氧吡啶联合体;三氧化硫吡啶

  英文别名:Pyridine sulfur trioxide; Sulphur trioxide-pyridine complex; Pyridine-sulphur trioxide complex; Sulfur trioxide pyridine complex; pyridine sulfurtrioxide; Pyridine Sulfure Trixoxide Complex; oxosulfane dioxide - pyridine (1:1)

  CAS号:26412-87-3

  分子式:C5H5NO3S

  分子量:159.163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易吸潮。

  熔点: 155~165℃

  溶解性:微溶于氯仿,丙酮,乙醚,溶于DMF等非质子极性溶剂,溶于水或醇并分解。

  稳定性:常温常压下隔绝湿气稳定。

  禁配物: 钾、钠、水、醇类、碱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危险性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Aldrich - S7556 页码 2 的 9

  皮肤腐蚀 (类别 1B)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2 吞咽有害。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0 不要吸入粉尘或烟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1 + P330 + P331 如果吞咽:漱口,不要催吐。

  P303 + P361 + P353 如果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 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应用范围

  糖酐酯钠的中间体。

  一般常用作磺化剂,反应温和,性质稳定;在生物制药领域常用作有机氧化剂和硫酸酯化剂等。

  特殊磺化试剂用于呋喃、吡啶等的磺化反应。

  用作氧化剂及磺化剂。

制备

  用吡啶与氯磺酸在室温下反应制得。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并给服2~4杯水或牛奶,之后迅速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 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水。

泄漏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碱类、过氧化物、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活性金属粉末、碱类、过氧化物、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