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斗鸡

吐鲁番斗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斗鸡是中国古老的鸡种,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标记,吐鲁番斗鸡和中原斗鸡、漳州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并称为"中国四大斗鸡",被列入国家和新疆家禽资源保护名录。吐鲁番的斗鸡具备身材剽悍,双腿健壮,脖颈俊秀,目光犀利,凶猛顽强等基本特征,骁勇善战闻名国内外,甚至打败过世界最著名的泰国斗鸡。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斗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中文名称 吐鲁番斗鸡
- 产地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 品质特点 身材剽悍,脖颈俊秀,肌肉隆凸
-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第221号公告
养殖历史
吐鲁番斗鸡驯养历史悠久,据吐鲁番市志记载,在雍正10年(即1732年)吐鲁番就有这样的鸡。历史上当地群众就有爱好斗鸡的习惯,一些人以专门喂养斗鸡为职业,选留体大、好斗性强的雏鸡个体,并代代相传,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而形成了吐鲁番鸡优良品种。

目前,产区外来鸡和杂种鸡日见增多,但一些农户仍饲养纯种吐鲁番斗鸡。一般每户养有7-20多只不等。吐鲁番斗鸡现存栏1万余只,主要分布于吐鲁番地区3县(市)。
产地环境
吐鲁番盆地地位于天山东段的博格达山与库鲁克山之间,最低处海拔-154米,属封闭性山间盆地,气候十分干旱、炎热。年降水量平均为3.9-25.5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879.3-3821.5毫米。年平均气温11-14℃,1月份平均气温-10℃左右,7月份29-32℃,绝对最高气温47.6℃,夏季气温之高在同纬度地区是少见的。≥10℃年积温4500-5400℃,无霜期250-300天,当地风大,3-5月和8-9月常出现风暴(大风天数在20-70天之间),是吐鲁番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3056.4小时,作物生长期为7-9个月。降水量虽少,但有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丰富,以挖坎儿井,引水灌溉来发展绿洲农业是本地区的特色。由于水源不集中,那些依水而存的绿洲星罗棋布地分期在广大戈壁中,造成了本地区耕地分散,农户分散的农业特点。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以小麦、高梁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盛产哈密瓜和葡萄。
由于上述地理环境特点,加上过去交通不便,与外界长期隔离,所以本地区所养的鸡形成闭锁的繁育群体。这与本地鸡种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外形特征
吐鲁番斗鸡毛色较杂,有黑、浅麻、栗褐色三种毛色。头顶宽平而长。喙短弯曲粗壮,强劲有力。骨骼粗大结实。胸肌发达宽厚。腿、颈长,昂立时体态威武,富有斗鸡的特征。
冠为复冠,矮小,稍高于头羽,冠色为深红色,耳垂、肉髯红色,眼睛红色,有的呈褐色。上喙褐色,下喙浅黄色,喙下部有一块红色皮肤褶皱与颈部连在一起,褶皱上有浅黄色稀毛。双翼短,紧贴体躯,翼羽带有红褐色、麻色或黑色。尾羽短。公鸡镰羽高翘,尾羽多为黑色并带有青绿色光泽。胫长而直,呈肉色或黑,胫部外侧有羽毛。属晚熟的鸡型品种。
生产性能
产蛋性能
吐鲁番斗鸡年产蛋量少,全年产蛋数为60-80枚,平均蛋重65克,最高85克,最低55克。蛋壳为浅棕色,极少数为白色.蛋形椭圆。
肉用性能
吐鲁番斗鸡体大,背腰宽平,胸部向前突出,体躯深而宽, 肌肉丰满紧凑,皮下脂肪少。全净膛屠宰率为65-70%。
繁殖性能
一只公鸡配5-9只母鸡,公母鸡一般利用一年即淘汰。一般母鸡在春季(2-5月)进行自孵自养。一年就巢3次左右,每只母鸡可孵蛋20-25枚,孵化率可达90%-95%。
吐鲁番斗鸡大赛
在新疆吐鲁番市斗鸡产业发展推进会期间,该市托克逊县举行吐鲁番斗鸡大赛,数十只吐鲁番斗鸡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斗鸡是中国古老的鸡种,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标记,吐鲁番斗鸡和中原斗鸡、漳州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并称为“中国四大斗鸡”,已被列入国家和新疆家禽资源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