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竹梅

吊竹梅(Tradescantia zebrina Bosse),常绿草本,茎柔弱质脆,匍匐地面呈蔓性生长。因其叶形似竹、叶片美丽常以盆栽悬挂室内,观赏其四散柔垂的茎叶,故名之吊竹梅。“Zebrina”源于拉丁语“Zebrinus",意思是“叶片有条纹的”,有斑马之意。同属植物有4种。
据记载吊竹梅属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的墨西哥,传播到日本后,吊竹梅1909年从日本引种到中国,由于华南地区气候条件与其原产热带的气候相近。故而在华南种植繁殖很快,不仅园林、校园、机关绿地、居民住宅周围随处可见,有些已蔓廷生长成为野生、半野生状态。由于其性喜温暖,只要此条件得以满足,对其它条件适应能力很强,是一种很适宜用在投入不多,而地被绿化覆盖效果又快又好的草本观叶植物。
- 中文学名 吊竹梅
- 别称 吊竹兰、斑叶鸭跖草、花叶竹夹菜、红莲等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木。长约1米。茎稍柔弱,半肉质,分枝,披散或悬垂。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长圆形,先端急尖至渐尖或稍钝,基部鞘状抱茎,叶鞘被疏长毛,腹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中部和边缘有紫色条纹,背面紫色,通常无毛,全缘。花聚生于1对不等大的顶生叶状苞内:花萼连合成l管,3裂,苍白色;花瓣裂片3,玫瑰紫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子房3室,花柱丝状,柱头头状,3圆裂。果为蒴果.花期6-8月。

生长习性
吊竹梅原产地多匍匐在阴湿地上生长,怕阳光暴晒。能忍耐8℃的低温,不耐寒,怕炎热,14℃以上可正常生长。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在干燥的空气中叶片常干尖焦边。不耐旱而耐水湿,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
产地分布
吊竹梅原产墨西哥。分布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常用于栽培观赏。
繁殖方法
通常采用扦插繁殖。摘取健壮茎数节插于湿沙中即可成活。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如果低于18℃,插穗生根很难生长,而且成长非常缓慢;但高于25℃,插穗的剪口又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所以需要注意。

同时,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每天1~3次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所以要防止过度护理。
栽培技术
浇水
(1)吊竹梅喜欢多湿的环境,在平日料理时应令盆土维持潮湿状态,不要过于干燥,不然植株下部的老叶易干枯、发黄、凋落。
(2)在生长季节植株对湿度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除了要每日浇水一次之外,还需时常向叶片表面和植株四周环境喷洒水,以促使枝叶加快生长。
(3)当植株处于休眠期时,需注意控制浇水。
光照
吊竹梅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也喜欢半荫蔽,畏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久晒。在它全部的生长过程中,阳光都不适宜过于强烈,以散射光为宜,不然叶片容易被灼伤,叶片颜色会淡且缺少光泽;然而也不适宜将它长期摆放在过于昏暗的环境中,不然植株容易徒长,节间会增长,叶片上的斑纹也会变少或失去,影响美观。
温度
吊竹梅喜欢温暖,不能抵御寒冷,生长适宜温度是15-25℃,冬天要搬进房间里过冬,房间里的温度不可在10℃以下。
施肥
吊竹梅对肥料没有很高的要求,可以依照具体生长态势适量施肥。在茎蔓刚开始生长期间,应每半个月追施浓度较低的液肥一次;在生长季节可以每2-3周施用一次液肥,同时增施2-3次磷肥和钾肥,以促进枝叶的生长,令叶片表面新鲜、光亮。
修剪
(1)吊竹梅在合适的条件下长得很快,所以在生长期间要依照具体需求对枝蔓采取适度摘心、修剪、调整措施,令其分布匀称、造型优美。
(2)平日应留意进行摘心,以促使植株萌生新枝,令株形饱满。
(3)吊竹悔的根系比其叶片活得时间长,随着茎蔓长得越来越长,基部的叶片便会渐渐干枯、发黄、凋落。此时,应将过于长的枝叶剪掉,以促进基部萌生出新芽、新枝。
(4)盆栽两年后,应把老蔓都剪掉,并于春天更换花盆时把根团外面的须根勇除,以促进其萌发新的茎蔓和根系。
主要价值
药用
吊竹梅也可作药用,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的功能,可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肿痛、白带、毒蛇咬伤等的治疗。
观赏
吊竹梅枝条自然飘曳,独具风姿;叶面斑纹明快,叶色美丽别致,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植株小巧玲珑,又比较耐阴,适于美化卧室、书房、客厅等处,可放在花架、橱顶,或吊在窗前自然悬垂,观赏效果极佳。此外,它还是室内外绿化装饰不可多得的 地被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