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鬼

吊死鬼,学名尺蠖,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完全变态。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 中文名 尺蠖(尺蛾科幼虫)
- 亚门 有颚亚门
- 别称 吊死鬼
- 界 动物界
- 目 鳞翅目
种群分布
尺蠖的类底一般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或树皮缝隙间越冬。4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并产卵。第一代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第二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三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四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羽后当天即可交尾,夜间产卵,卵产于国槐的嫩梢或叶片、叶柄和小枝等处,以树冠南面较多,每处1至2粒,少数也可多达成百上千粒。同虫所产之卵80%在同一天孵出,孵出时间多在晚上19至21时,孵出率在90%以上,成虫趋光性弱,白天隐伏于树丛中,受惊时作短距离飞行。幼虫期共5龄,经15-25天老熟,幼虫孵化后即开始取食,1至2龄时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3至4龄后食成缺刻状。5龄后食量倍增,取食量占幼虫期的90%以上,3龄前幼虫白天静伏于叶柄或小枝上,很少取食,受到振动后即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多在白天吐丝下垂或直接掉在地面,进入松土内化蛹。蛹所在的位置一般在3-5厘米深度,化蛹场所大多位于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以树的东南面较多,一般数十头至数千头集中在一起。
它们入土化蛹的时候,并不是从树上垂下来的,而是直接爬到地面上去的。
形态特征
吊死鬼,学名尺蠖(chihuo),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

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完全变态。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因缺中间一对足,故以“丈量”或“屈伸”样的具特征性的步态移动;即伸展身体的前部,再挪移身体后部使与前部相触。形似小枝或叶柄,以叶为食,常严重伤害或损毁树木。一般在土中化蛹,唯不结茧。由于幼虫的行为很具特色,因此尺蛾科有些种称作尺蠖蛾。遍布世界,全世界约有12000种,我国约有43种。幼虫为害果树,茶树、桑树、棉花和林木等。我国南北各地最常见的桑尺蠖,其幼虫常作为“拟态”的典型代表。
种类介绍
全世界约有12000种,我国约有43种。幼虫危害果树,茶树、桑树、棉花和林木等。如茶尺蠖的幼虫食害叶片,严重时造成光秃现象。静止时,常用腹足和尾足抓住茶枝,使虫体向前斜伸,颇像一个枯枝,受惊时即吐丝下垂;又如枣尺蠖的幼虫,不仅食害枣树,酸枣的叶片,并食嫩芽、花蕾。雌成虫无翅,雄成虫全体灰褐色,前翅有褐色波纹2条。我国南北各地最常见的桑尺蠖,其幼虫常作为“拟态”的典型代表。
生长习性
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土中8~10厘米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雌蛾出土后,当晚爬至树上交尾,卵多产在树皮缝内,卵块上覆盖有雌蛾尾端绒毛。4月中下旬枣树发芽,幼虫孵化为害,为害盛期在5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先后老熟,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吊死鬼平常是呆在树上的,未老熟前也不能吐丝。但是到能吐丝了以后,它们并不立即钻入土中化蛹,还会在树上呆一段时间,这时它们一旦受惊就会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吐丝把自己悬在空中,脱离树枝。
一般突然来的大风吹过树的时候就会有不少吊死鬼垂下来。
另外,它们入土化蛹的时候,并不是从树上垂下来的,而是直接爬到地面上去。
天敌: 有枣尺蠖肿跗姬蜂和寄生蝇。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采摘卵块,振落捕杀幼虫、挖蛹、清除成虫。
2.在树干绑15厘米宽的塑料薄膜带,然后集中捕杀。
3.灯光诱杀成虫 成虫具较强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光。
4.化学防治①对4龄前幼虫,常规喷雾50%杀螟松乳油1500至20 00倍液、50%锌硫磷乳油2000倍液、80%杀虫脒1000倍液。②针对下地幼虫,用2.5%敌百虫粉剂、3%乐果粉剂地面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