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吉林大秧歌

2022-07-13 03:49:11 百科资料

吉林大秧歌是吉林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的总称,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吉林大秧歌"。

  • 中文名 吉林大秧歌
  • 形式 各种民间舞蹈一起配合演出
  • 跑秧歌 农村秧歌游屯串村
  • 扭秧歌 城镇秧歌光扭不唱
  • 又叫 唱秧歌

历史

  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吉林大秧歌

  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蓬,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棰,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

现状

  解放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踩高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