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吃蚊草

2022-07-05 19:11:22 百科资料

吃蚊草,又名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其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它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

  • 中文名称 吃蚊草
  • 界 植物界
  • 目 猪笼草目
  • 科 猪笼草科
  • 属 猪笼草属

形态特征

  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附生于树木或陆生,攀援生长或沿地面生长。叶片一般为长圆形,末端具笼蔓。笼蔓的末端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并具笼盖。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花通常为总状花序,少数为圆锥花序,雌雄异株。花小型,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蒴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

  捕虫笼

  猪笼草上位笼的示意图

  猪笼草的捕虫笼可为圆柱形、卵形、球形或漏斗形等。其发育自笼蔓的末端。每片新叶的笼蔓末端都具一个捕虫笼的雏形。在笼盖打开前,捕虫笼上就已出现了其特有的颜色、花纹和斑点。笼盖打开后,笼口处的唇会继续发育,变宽变大,并会向外或向内翻卷。同时唇开始呈现色彩。此时的捕虫笼已成熟,约几天后即可观察到有昆虫落入其中。

  笼盖

  猪笼草的笼盖可为卵形或心形,可防止雨水进入笼中。笼盖下表面通常具蜜腺,以引诱昆虫。捕虫笼捕获猎物后,笼盖不会闭合。

  蜜腺

  猪笼草的蜜腺存在于笼盖下表面及叶片、笼蔓等处。

  附属物

  部分猪笼草的笼盖下表面及唇会具有附属物,如二齿猪笼草(N. bicalcarata)、小舌猪笼草(N. lingulata)和劳氏猪笼草(N. lowii)等。

  笼身

  猪笼草捕虫笼的笼身即是除开笼盖外的其他部分。

  笼口

  猪笼草的笼口为捕虫笼的开口。

  唇颈

  部分猪笼草的笼口会拉长成唇颈,如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暗色猪笼草(N. fusca)和甘通山猪笼草(N. gantungensis)等。

  

  猪笼草的唇位于笼口的边缘,其由唇肋和唇齿组成。

  唇肋

  猪笼草的唇肋为唇上一系列的平行凸起。

  唇齿

  猪笼草的唇齿为唇肋自唇的外缘延伸至内缘,末端形成一个短而锋利的齿状结构。

  笼翼

  猪笼草的笼翼位于笼身的腹面,自笼口向下平行延伸至笼蔓与笼身的衔接处。据推测其是为了方便地面的昆虫爬到笼口处。因此,对于多捕食飞虫的上位笼,其笼翼通常大大缩小或完全缺失。

  消化腺与蜡质区

  捕虫笼的内表面可分为腺体区与蜡质区,腺体区密布细小的消化腺,蜡质区无消化腺,但表面光滑。

  笼蔓尾

  猪笼草的笼蔓尾为猪笼草形态学上的末端,其可分叉。

  笼肩

  猪笼草的笼肩为分割笼身上下两部分的明显痕迹。上位笼的笼肩靠下部,下位笼的笼肩靠上部。

  笼蔓

  猪笼草的叶片上有一条粗大的叶脉通过,叶脉最后穿出叶片,而成为笼蔓,笼蔓可以用来攀附其他的物体,使植株可以向高处生长。笼蔓的末端会发育成一个捕虫笼。上位笼的笼蔓通常较短,下位笼则较长。

  笼蔓圈

  猪笼草上位笼的笼蔓若是没有攀附到任何物体,它仍会自行卷一圈,成为笼蔓圈。

  捕虫笼的两种形态

  猪笼草的捕虫笼分为上位笼和下位笼两个类型。下位笼多为卵形,上位笼多为圆柱形或漏斗形。

生长环境

  猪笼草属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20种左右。其中分为高地种与低地种两种,高地种为标高800~2500m以上,喜欢冷凉潮湿的环境,不忌讳白天高温,但夜晚必须维持在摄氏15度左右,在这样环境中生长的猪笼草,普遍有高山云雾所笼罩,虽然如此一天当中仍有不少时间能照射到太阳光;低地种普遍生长于0~800m左右,喜欢温暖和湿润。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群岛、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潮湿热带森林里,中国海南,广东、云南等省也有这种植物。

主要价值

  在中国广东省的台山市,当地人有利用酿入猪肉及鸭肉的猪笼草炖煮,又或把猪笼草的茎和根部跟五指毛桃一起煲汤。猪笼草对肝炎、胃痛、高血压和感冒都有一定的疗效。

猪笼草的捕食

引诱昆虫

  猪笼草的笼盖下表面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大多数昆中会在这种密汁的诱惑下,逐渐进入猪笼草的陷阱,

猎杀

  昆虫进入捕虫笼后,笼盖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合上,但是捕虫笼内表面的腊质区很光滑,所以能防止昆虫爬出。笼中经常有半笼消化液,昆虫掉进消化液之后,在多种消货酶的作用下,昆虫会被慢慢的淹死并被逐渐消化掉.

  若因下雨而使其过多时,笼蔓会因无法承受重量而自动倾斜倒去一部分。如果捕虫笼盛满消化液,昆虫掉入后就容易逃出。捕虫笼下半部的内壁稍厚,并有很多消化腺,这些腺体分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储存在捕虫笼中。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虫的能力。掉进笼内的昆虫多数是蚂蚁,也有一些会飞的昆虫如野蝇和蚊等。

栽培技术

  猪笼草以园艺店内就有贩售的中粒赤玉土、三号蛇木屑、树皮、无肥泥炭土作为基本介质,切勿单独使用以避免造成烂根的问题。猪笼草不能常常浇水,其对栽培介质的水份含量是属于较低的,通常较不喜欢过度潮湿的栽培介质。其需要的是常常"洒水",来营造高湿度的环境。不过,仍然可用浸水法来供水,只是需要改良栽培介质的透气性,增加大颗粒栽培介质的比例,以免栽培介质过度潮湿。使用浸水法的一个潜在问题是盐分的累积,由于猪笼草的栽培期间很长,盐分累积在栽培介质中便成为明显的问题,此时在栽培介质的表面上会出现许多黄白色的垢,这便是水中的盐分沉淀下来了,这样的环境会造成猪笼草生长不良。此时,可将表层的栽培介质去掉,重新铺上一层新的栽培介质便能改善。

濒危保护

  根据由各缔约国签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猪笼草属于附录Ⅱ中受保护的列明植物。虽然猪笼草并未属于濒危绝种的物种,但其贸易可能会导致绝种的危险。因此,公约上规定猪笼草可以贸易,但必须先获得公约许可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