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叹老族

2022-07-07 12:28:28 百科资料

所谓"叹老族"就是一些年轻人在集体怀旧的同时,似乎又开始集体"叹老"--总感慨自己"老了"、"落伍了"、"世界属于'00后'了",他们被调侃为"叹老族"。专家认为,年轻人叹老,是因为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感到迷失,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达不到"成功标准"而产生危机感。叹老,则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对现实感到力不从心的一种体现。

  • 中文名称 叹老族
  • 含义 一些年轻人在集体怀旧的同时
  • 形式 当下社会感到迷失
  • 表现 对现实感到力不从心的一种体现

名词释义

  所谓"叹老族"就是一些年轻人在集体怀旧的同时,似乎又开始集体"叹老"--总感慨自己"老了"、"落伍了"、"世界属于'00后'了",他们被调侃为"叹老族"。

现象

  从《老男孩》唱哭无数80后,到《再见青春》长期稳坐各大KTV点播榜前列;从电视剧《北京青年》大受追捧,2013年4月26日上映 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引发热议……有关"青春"的主题,在文娱界全面开花,也在80后甚至90后群体中悄然成为热门话题。不少年轻人在集体怀旧的同时,似乎又开始集体"叹老"。

  人未老,心先老,是出在时下青年人身上的一种新现象。叹老未必是真的已经老了,或有对生活压力沉重的自然表达,或有对现实生活的假意屈从,或有对大众方式的表面默认。不过,更多的恐怕基于的是一种价值迷失,一种方向偏差,一种自我慰藉的需要--我已然成为老人,得过且过就这么过就是最好的方式。

调查

  对1870名重庆居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7%的受访者会"叹老"。其中,46%的人承认自己是"经常"叹老的"叹老族"。受访者中,80后和90后占56%,70后占29%,60后占12%。

  此次调查中,64%的受访者感慨身边的"叹老族"很多。其中,13%的人感觉这样的人"非常多"。调查中,12%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一些人期望自己变得有经验和成就;9%的人觉得是因为一些人希望在更年轻的人面前倚老卖老;6%的人选择"为了掩饰错误、逃避责任"。

原因

  "'小富即安'思想在青年人中泛滥,让他们缺少英气,变得暮气沉沉。"本次调查受访者、退休中学教师陈启刚告诉记者,年轻人普遍"叹老",与当前社会压力较大有关。在他看来,是住房压力、竞争压力,让年轻人喘不过气来,提前进入"衰老期",变得谨小慎微,失去斗志。

  为什么一些年轻人爱叹老?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压力太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的体现;26%的人认为,叹老是因为一些人在竞争压力下感觉自己变得世故圆滑。

生活态度

  叹老并不可怕,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自然表达,当一个人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有了对现实的敬畏,未来的担忧之后,他才会变得更加谨慎而稳重,一步一步的走,虽然缓慢却很扎实。

  老是一种心态,但也会表达为一种行动。少年老成也是一种素质,这是多年经历之后,才获得的一种能力。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在很多幼稚人的脸上,却有深谙世事与人生的超然。我们看到,那些才进入职场的人,却对生活有了更宏大目标与长远规划,三年内按揭一套房,五年内购一辆车,然后按照收入理财和确定支出。或许,他们没有超前消费的潇洒,没有月光日光的浪漫,也没有"啃老到底"的淡然,但他们坚持并努力着,那么这样的叹老即便是一种矫情,也未必不是一碗温润的心灵鸡汤。

叹老族

  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在一个彼此影响的环境下,生活难免会出现同质化的倾向,年轻人有老年人的心态也未尝全是坏事。若没有因为叹老而颓废不堪,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也没有因此而萎靡不振,就没有必要将其视为"狼来了"般可怕,也没有必要作有损斗志、很矫情的指责。事实上,像我等年龄更长一点的过来人,谁何尝或多或少没有这样的心态?在向别人做"我老了,不中用"喟叹之后,心中产生的恰是一种紧迫感与压力感。而那些更为年轻的80后甚至90后群体能够在怀旧中去追忆青春,便是进行自我反省的一种开端。

  "叹老族"是如何形成的,图示:

建议

  重庆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冉江峰认为,不少年轻人叹老,是因为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感到迷失,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达不到"成功标准"而产生危机感。叹老,则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对现实感到力不从心的一种体现。

  冉江峰认为,年轻人"叹老之风"盛行,还源于当前社会很多年长一辈对年轻人的很多个性观点与行为表现出不认同。为此,一些年轻人故作老成,希望与长辈平起平坐。冉江峰指出,我们社会有"尊老"、"论资排辈"的传统,使得"老"成为"有能力"、"有经验"的代名词。"就像很多父母总说,'你就听我的,因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年轻人会模仿长辈的倚老卖老,将'年龄'与'权威'划等号。这种思维方式不利于年轻人创造力的培养。

  重庆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冉江峰建议,整个社会重视年轻人的叹老心态,营造尊重年轻人话语权的环境。另外,年轻人应保有锐气,而这种锐气是创新的原动力。如果年轻人普遍叹老,会让整个社会笼罩在暮气之中,缺乏创造力和活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