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司马光好学

2022-06-27 18:27:44 百科资料

司马光好学,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讲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在"患记不若人"的情况下,严以律己,争分夺秒,独自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司马光勤学的故事,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

  • 作品名称 司马光好学
  • 作品别名 司马光苦读
  • 作者 朱熹
  • 创作年代 南宋
  • 作品出处 《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1)司马温公幼时,(2)患记问(3)不若人。群居讲习,(4)众兄弟(5)既成诵,游息矣;独(12)下帷(13)绝编,(6)迨能(7)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8)乃终身不忘也。温公(9)尝言:"书不可不成诵。(10)或在马上,或(14)中夜不寝时,(11)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2:患:担忧,忧虑。

  3:不若:比不上。若:如。

  4:众:众多。

  5:既:已经。

  6:迨:到;等到。

  7:倍诵:背诵。倍:通"背",背诵。

  8:乃:于是,就,才。

  9:尝:曾经。

  10:或:有时

  11:咏:吟咏。

  1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13: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14:中夜:半夜。

阅读感悟

  要有志向,因为人生目标是学习的动力 。(拥有目标)

  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 。(自我勉励)

  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能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 。

  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一点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 。(学而有法)

  读书要勤奋努力,这样懂的知识就会比别人多。(勤奋刻苦)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