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归根

叶落归根,汉语成语,拼音是yè luò guī gēn,意思是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 中文名称 叶落归根
- 拼音 yè luò guī gēn
-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 注音 ㄧㄜˋ ㄌㄨㄛˋ ㄍㄨㄟ ㄍㄣ
词目
叶落归根
拼音
yè luò guī gēn
引证解释
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做外公么。"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两家都是做官的,也是拿不定。或者那边还调进来,即不然终有个叶落归根。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六回:古人有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将来总得有个着落,不能不说说明白。
成语辨析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近义词〗饮水思源、木落归本
远在海外的中华赤子常用"叶落归根"来表示思念故土之情。叶落归根一词的意思最早见于《荀子-致仁篇》,原句是:"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这在《汉书-翼奉传》的注里被引申为"木落归本,水落归末"。当时的语义比较浅显,也比较接近"叶落归根"这句俗话了。宋人所作的佛教书籍《传灯录》便明确出现了这句俗话,六祖惠能涅盘时,答众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后来,陆放翁干脆把这句俗话纳入诗中,作成"云闲望出轴,叶落喜归根"的佳句。
英文翻译
1. Falling leaves settle on their roots.
2. A person residing elsewhere finally returns to his ancestral home.
3. When a person gets old, he thinks of going back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