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古代嫔妃等级

2022-07-13 21:40:45 百科资料

嫔妃,即妃嫔,是指君主的妾室。经过正式的册封后,会拥有不同等级的位号、待遇。在东亚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的影响下,君主通常会拥有一位皇后和数量不等的妃嫔,妃嫔可从数人至千人不等。各个时代嫔妃的等级排列都不相同。

  • 中文名称 古代嫔妃等级
  • 外文名称 Ancient concubines hierarchy
  • 存在时间 中国古代
  • 等级数量 各朝不一,自成定制
  • 起始朝代 夏朝

等级概览

  朝代

  妃嫔最高等级

  夏


  侧夫人

  商


  侧妃

  周


  夫人

  秦


  夫人

  汉

  西汉

  夫人→昭仪

  新

  和嫔

  东汉

  贵人

  三国

  魏

  贵嫔

  吴

  夫人

  蜀汉

  贵人

  晋

  贵嫔

  南朝

  宋

  贵妃

  齐

  贵妃

  梁

  贵妃

  陈

  贵妃

  北朝

  北魏

  昭仪

  北齐

  昭仪

  北周

  贵妃

  隋

  贵妃

  唐

  贵妃

  宋

  北宋/南宋

  贵妃

  辽

  元妃

  金

  元妃

  元

  第二皇后

  明

  贵妃→皇贵妃

  清

  皇贵妃

详细沿革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侧夫人

  未知

  11

  商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侧妃

  未知

  38

  周礼古制,对同等级的妃嫔人数有一定限制,即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世朝代,如新、晋朝、北魏、唐、金多有参考。又秦、汉、隋、宋、明本身为独立妃嫔制度(其中汉沿袭秦朝制度),对同等级妃嫔人数也不作限制。清朝妃嫔制度本身有人数限制(详细参照下方)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未知

  3

  二等

  嫔

  9

  三等

  世妇

  27

  四等

  御妻

  81

秦王国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夫人

  不详

  二等

  美人

  美人

  三等

  姬

  良人

  四等

  八子

  五等

  七子

  六等

  长使

  七等

  少使

秦朝

  后宫等级同王国时期。

西汉

  西汉初期

  沿用秦制

  西汉后期

  汉武帝时代,以婕妤名替代汉初夫人封号,又增设婕妤、娙娥、充依等数职。夫人自此成为高位妃嫔之泛称(例:赵婕妤又称钩弋夫人),汉元帝时代,增设昭仪,位居婕妤之上。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昭仪

  不详

  二等

  婕妤

  三等

  娙娥

  四等

  姬

  傛华

  五等

  美人

  六等

  八子

  七等

  充依

  八等

  七子

  九等

  良人

  十等

  长使

  十一等

  少使

  十二等

  五官

  十三等

  顺常

  十四等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待选妃嫔又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位号。

新朝

  恢复周制三夫殃几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永钻定一御妻制度。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和嫔、美御、和人

  3

  二等

  嫔

  嫔

  9

  三等

  世妇

  美人

  27

  四等

  御妻

  御人

  81

  东汉

  在西汉妃嫔位基础上大幅度简化

  等级

  统称

  名号

  数量

  一等

  未知

  贵人

  不详

  二等

  美人

  三等

  宫人

  四等

  采女

三国

  魏王国

  等级

  统称

  具体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夫人

  不详

  二等

  昭仪

  昭仪

  三等

  姬

  婕妤

  四等

  容华

  五等

  美人

  注:自婕妤以下通称姬

  魏帝国

  等级

  统称

  具体位号

  数量

  一等

  未知

  贵嫔

  不详

  二等

  夫人

  三等

  淑妃

  四等

  淑媛

  五等

  昭仪

  六等

  昭华

  七等

  修容

  八等

  修仪

  九等

  婕挨束删妤

  十等

  容华

  十一等

  美人

  十二等

  良人

  注:魏文帝设顺成一职,明帝时废

  

  史书提到夫人,美人、姬,可见其妃嫔制度应与秦及汉初旧制类似。

  蜀汉

  史书提到贵人,昭仪两名号,应有参考两汉妃嫔制度。

  恢复三夫人九嫔制

  等级达狱杠凳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贵嫔、夫人、贵人

  3

  二等

  嫔

  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

  9

  三等

  世妇

  才人

  27

  四等

  御妻

  中才人

  81

南北朝

  南朝宋初期

  宋武帝省二才人,其余沿用晋制。

  南朝宋中期

  孝武帝孝建三年,省去夫人,于贵嫔上另置贵妃名号。以昭华、昭仪、昭容三嫔,代替修华、修仪、修容。在九嫔之下,置中才人、充衣,以为散位。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人数

  一等

  夫人

  贵妃、贵嫔、贵人

  3

  二等

  嫔

  淑妃、淑媛、淑仪、昭华、昭仪、昭容、婕妤、容华、充华

  9

  三等

  散位

  中才人、充衣

  无定数

  南朝宋晚期

  宋明帝改制,省去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改贵人为贵姬,以备三夫人之数。又设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人数

  一等

  夫人

  贵妃、贵嫔、贵姬

  3

  二等

  嫔

  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9

  三等

  五职

  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未知

  四等

  散役

  美人、才人、良人

  无定数

  南朝齐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淑妃进同贵妃,以比三司。七年,重新设置昭容(笔者案,昭容疑为淑容之误。),列为九嫔。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人数

  一等·

  妃

  贵妃、淑妃

  未知

  二等举奔主

  夫人

  贵嫔、夫人、贵人

  3

  三等

  嫔

  淑媛、再厚请甩淑仪、昭容(淑容?)、修华、修仪、修容、婕妤、容华、充华

  9

  四等

  散职

  美人、中才人、才人

  无定数

  南朝梁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妃

  贵妃、淑妃

  未知

  二等

  夫人

  贵嫔、贵姬(笔者案,此似另有位号,疑为夫人或贵人)

  3

  三等

  嫔

  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9

  四等

  五职

  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未知

  五等

  三职

  美人、才人、良人

  无定数

  南朝陈

  在南朝梁的基础上,省淑妃,改贵姬为贵人,合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

  北魏

  道武帝时,妾皆称夫人。太武帝增加了左、右昭仪以及贵人、椒房等的位号愚判凶。孝文帝改制,以周礼为基础,在三夫人之上设二昭仪并立。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昭仪

  左昭仪、右昭仪

  2

  二等

  夫人

  贵嫔、夫人、未知

  3

  三等

  三嫔

  未知

  3

  四等

  六嫔

  未知

  6

  五等

  世妇

  未知

  27

  六等

  御妻

  未知

  81

  注:具体名号大多未详。另有贵人一称,等级不明。此等级自北魏孝文帝改汉制起始用。

  北齐

  北齐初期,称号未备,六宫姬侍,只称为娘而已。河清新令,始备称号。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未知

  淑妃

  1

  二等

  娥英

  左娥英、右娥英

  2

  三等

  昭仪

  左昭仪、右昭仪

  2

  四等

  夫人

  弘德、正德、崇德

  3

  五等

  嫔

  光猷、昭训、隆徽、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

  9

  六等

  世妇

  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

  27

  七等

  御妻

  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

  81

  八等

  散号

  才人、采女

  无定数

  北周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妃

  未知

  3

  二等

  嫔

  未知

  6

  三等

  御媛

  上媛妇,中媛妇、下媛妇

  无定数

  四等

  御婉

  未知

  无定数

  隋文帝时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贵人

  3

  二等

  嫔

  不详

  9

  三等

  世妇

  不详

  27

  四等

  女御

  不详

  81

  隋炀帝时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贵妃、淑妃、德妃

  3

  二等

  嫔

  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

  9

  三等

  世妇

  婕妤、美人、才人

  27(其中婕妤12人、美人才人共15人)

  四等

  御妻

  宝林、御女、采女

  81(其中宝林20人、御女24人、采女37人)

  唐朝初期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4

  二等

  嫔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9

  三等

  世妇

  婕妤、美人、才人

  27(三名号各9人)

  四等

  御妻

  宝林、御女、采女

  81(三名号各27人)

  唐高宗时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不详

  赞德

  2

  二等

  不详

  宣仪

  4

  三等

  不详

  承闺、承旨

  10(其中承闺5、承旨5)

  四等

  不详

  卫仙、供奉、侍栉、侍巾

  34(其中卫仙6、供奉8、侍栉10,侍巾10)

  注:非妃嫔制度,而为女官。

  唐玄宗时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惠妃、丽妃、华妃

  3

  二等

  六仪

  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

  6

  三等

  不详

  美人

  4

  四等

  不详

  才人

  7

五代十国

  除皇后外,妃嫔名目繁多,资料不详,暂不明示。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夫人

  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不详

  二等

  嫔

  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三等

  未知

  婕妤

  四等

  美人

  五等

  才人

  六等

  贵人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未知

  元妃、贵妃、德妃、文妃

  不详

  二等

  昭容、昭仪、淑仪、和仪、丽仪、顺仪、芳仪等

  金章宗时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妃

  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4

  二等

  嫔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9

  三等

  世妇

  婕妤

  9

  四等

  美人

  9

  五等

  才人

  9

  六等

  御妻

  宝林

  27

  七等

  御女

  27

  八等

  采女

  27

  金宣宗时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人数

  一等

  妃

  贵妃、真妃、淑妃、丽妃、柔妃

  5

  二等

  嫔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9

  三等

  不详

  婕妤、丽人、才人

  无定数

  四等

  不详

  顺仪、淑华、淑仪

  无定数

  元朝皇帝可立多位皇后,但是只有一位皇后是正宫,称第一皇后,接受册宝,其他皇后也只等于是高等妃子,可称第二皇后,第三皇后等。第N皇后可在正宫皇后崩后按照顺位继任正宫皇后或升级。(例:乃马真后是元太宗的第六皇后,海迷失后是元定宗的第三皇后,奇皇后曾是元顺帝的第二皇后。)

  元代没有典籍记载妃嫔等级,仅可从《元史·后妃传》中发觉有皇后、妃子、妃的等级称号。

  明代《元氏掖庭记》中记载"顺帝宫嫔进御无纪,佩夫人贵妃印者不下百数",可推断元代或有夫人、贵妃的妃嫔等级称号,但不见有实名记载,或为杜撰。又载有"丽嫔张阿玄、支祁氏,才人英英、凝香儿,尤见宠爱。"可推断元代有嫔、才人称号。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皇后

  第×皇后

  不详

  二等

  妃

  元初称妃子,后期称妃

  三等

  嫔

  嫔,视封号而定

  四等

  才人

  才人

  明朝初期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贵妃

  贵妃,视封号而定

  无定数

  二等

  妃

  妃,视封号而定

  三等

  昭仪

  昭仪

  四等

  昭容

  昭容

  五等

  婕妤

  婕妤

  六等

  美人

  美人

  七等

  才人

  才人

  八等

  贵人

  贵人

  九等

  选侍

  选侍

  十等

  淑女

  淑女

  明朝中后期

  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年)时始有皇贵妃称号,明世宗时(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皇贵妃

  皇贵妃,视封号而定

  无定数

  二等

  贵妃

  贵妃,视封号而定

  三等

  妃

  妃,视封号而定

  四等

  嫔

  嫔,视封号而定

  五等

  昭仪

  昭仪

  六等

  昭容

  昭容

  七等

  婕妤

  婕妤

  八等

  美人

  美人

  九等

  才人

  才人

  十等

  贵人

  贵人

  十一等

  选侍

  选侍

  十二等

  淑女

  淑女

  清初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妃

  宸妃、贵妃、淑妃、庄妃

  4

  康熙时期以后

  等级

  统称

  具体名号

  数量

  一等

  皇贵妃

  不适用

  1

  二等

  贵妃

  某贵妃,视封号而定

  2

  三等

  妃

  某妃,视封号而定

  4

  四等

  嫔

  某嫔,视封号而定

  6

  五等

  贵人

  某贵人,视封号而定

  无定数

  六等

  常在

  不适用

  无定数

  七等

  答应

  不适用

  无定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