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双黄连粉针剂

2022-07-14 23:13:25 百科资料

双黄连粉针,是由双花、黄芩、连翘等制成的天然药物注射剂。其主要成分为黄芩苷、绿原酸。具有抗病毒及抗菌双重治疗作用,其抗菌作用有别于其他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目前已成为全国临床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 剂型 注射剂
  • 药品类型 中药
  • 规 每支600mg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无定形粉末或疏松固体状物,有引湿性;味苦涩。

鉴别

双黄连粉针剂

  (1)取本品60mg,加75%甲醇5ml,超声处理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甙、绿原酸对照品,分别加75%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l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5×7.5cm)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100m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放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0.2%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置100℃烘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双黄连粉针剂

  澄明度 在超净台内操作,取洁净具塞纳氏比色管5支,分别加入预先滤过的注射用水20ml,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WS1—362(B—121—91)]《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注射用无菌粉末项}于伞盆边沿处轻轻旋转,使溶剂形成旋流,随即用目检视,记录瓶中毛、点数,作为空白,然后分别加入1支供试品,使完全溶解,于伞盆边沿处横置观察,轻轻旋转或左右摆动,用目检视,记录毛、点数,扣除空白,即得。 判定标准 每1支供试品所含短于0.5cm的毛和200~500μm的白点,白块或色点总数不得超过10个。 不溶性微粒 取本品1支,用80ml净化水溶解,用净化水做空白,依法测定(1998年增补本附录Ⅸ R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应符合规定。 pH值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Ⅶ G),应为5.7~6.7。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Ⅸ H 第三法)不得过5.0%。 蛋白质 取本品0.6g,加水10ml使溶解,取2ml于试管中,滴加鞣酸试液1~3滴,不得产生浑浊。 鞣质 取本品0.6g,加水10ml使溶解,取1ml加新鲜配制的含1%鸡蛋清的生理盐水5ml,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或沉淀。 树脂 取本品0.6g,加水10ml使溶解,取5ml置分液漏斗中,加氯仿1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冰醋酸2ml使溶解,置具塞试管中,加水3ml,振摇,混匀,半小时后应无树脂状物析出。 草酸盐 取本品0.6g,加水10ml使溶解,用稀盐酸调pH值至1~2,保温滤去沉淀,调pH值至5~6,取2ml加3%氯化钙溶液2~3滴,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或沉淀。 重金属 取本品1g,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Ⅸ E 第二法),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砷盐 取本品0.4g,加2%硝酸镁乙醇溶液3ml,点燃,燃尽后,先用小火炽灼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1ml使溶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Ⅸ F 第一法),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钾离子 取本品0.12g,精密称定,先用小火炽灼至炭化,再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加6%醋酸使溶解,置于2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量取1ml,置1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碱性甲醛(取甲醛溶液,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8.0~9.0)12滴,3%乙二胺四乙酸钠2滴,3%四苯硼钠0.5ml,加水至10ml。吸取标准钾离子溶液(100μg/ml)0.8ml置10ml纳氏比色管中,加上述同样量的试液,并加水至10ml,进行目测比浊,不得更浊。 热原 取本品0.6g,加灭菌注射用水10ml使溶解,剂量按家兔每kg体重注射3ml,依法检查(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无菌 取本品0.6g,加灭菌注射用水制成每1ml含60mg的溶液,用薄膜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Ⅻ B“无菌检查法”项下),应符合规定。 溶血与凝聚 (1)2%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取兔或羊血数毫升,放入盛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振摇10分钟,除去纤维蛋白原,使成脱纤血,加约10倍量的生理盐水,摇匀,离心,除去上清液,沉淀的红血球再用生理盐水洗涤2~3次,至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将所得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2%的混悬液,供试验用。 (2)试验方法:取试管6支,按下表配比量依次加入2%红细胞混悬液和生理盐水,混匀后,于37℃恒温箱放置半小时,然后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药液(取本品600mg用生理盐水溶解并稀释成20ml;第6管为对照管),摇匀后,置37℃恒温箱中,开始每隔15分钟观察1次,1小时后,每隔1小时观察1次,共观察4小时,如溶液呈透明红色,即表示溶血,如溶液中有棕红 试管编号 │ 1 2 3 4 5 6 2%红细胞混悬液(ml) │ 2.5 2.5 2.5 2.5 2.5 2.5 生理盐水(ml) │ 2.0 2.1 2.2 2.3 2.4 2.5 药液(ml) │ 0.5 0.4 0.3 0.2 0.1 0.0 (3)结果判断 1)一般以0.3ml注射剂(第3管)在2小时内不产生溶血都认为可供注射用。 2)如有红细胞凝聚的现象,可按下法进一步判断。若凝聚物在试管振荡后又能均匀分散,或将凝聚物放在载玻片上,在盖玻片边缘滴加2滴生理盐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凝聚红细胞能被冲散者为假凝聚,可供药用;若凝聚物不被摇散或在玻片上不被冲散者为真凝聚,为不符合规定。 其他 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粉针剂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Ⅰ U)。

含量测定

双黄连粉针剂

  绿原酸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5:85:1: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4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加水制成每1ml含0.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本品60mg,置50ml量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支含金银花按绿原酸(C16H18O9)计,应为8.5~11.5mg。 黄芩甙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甲醇-水-冰醋酸(40:6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黄芩甙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黄芩甙对照品,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本品10mg,加50%的甲醇适量,超声处理20分钟使溶解,制成每1ml含0.2mg溶液,即得。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支含黄芩按黄芩甙(C21H18O11)计,应为127.5~172.5mg。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用于外感风热,邪在肺卫,热毒内盛,证见发热 ,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咽红肿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轻型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适用症

双黄连粉针剂

  1.小儿秋季腹泻6个月以下者每次用双黄连粉0.3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溶化保留灌肠,每日1次;6个月以上者每次用双黄连粉0.6克,加生理盐水30毫升溶化保留灌肠,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天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

  2.小儿外感发热用双黄连粉针剂0.06克/公斤·次,加温水50~100毫升,将水温调至35℃左右,用小儿灌肠器将药液徐徐注入肠腔,适当抬高臀部,尽量使药液多保留些时间,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儿用药一次后体温即开始下降,症状有所减轻,3~5天内可使外感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3.新生儿脐炎先用3%双氧水或75%酒精将局部擦洗干净,然后用双黄连粉针剂适量撒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多数在3~6天内治愈。

  4.小儿喘息双黄连粉针剂300毫克,加生理盐水10毫升,稀释后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轻者每小时1次,重者每小时2~3次。

  5.流行性腮腺炎双黄连粉针剂适量,加适量的鸡蛋清调匀,涂敷患处,外用纱布敷盖,每日换药2次,3天为1个疗程,多数用药3次后,症状即明显减轻,用药1周可痊愈。

  6.女阴瘙痒每次使用双黄连粉针剂600毫克,先将其中300毫克加0.9%生理盐水100毫升冲化成液体,进行阴道冲洗,冲洗干净后用干棉球搽干,将剩下的300毫克粉末在外阴及阴道壁上直接涂搽,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痊愈。

  7.慢性附件炎用双黄连粉针剂5~6克,加入0.9%生理盐水200~300毫升,每日分2次保留灌肠,14天为1个疗程。

  8.口腔溃疡用双黄连粉针剂适量撒于溃疡处,每4小时用药1次,3天为1个疗程,多数在3天内可使溃疡面愈合。

  9.急性中耳炎先用3%双氧水清洗患耳,然后用双黄连粉针剂0.6克,加用温开水5毫升,待完全溶解后,用滴管滴入患耳中,每次2~3滴,每6小时1次,一般7天内可治愈。

  10.脓疱疮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双黄连粉针剂外搽患处,渗液少者,用双黄连粉60毫克加生理盐水10毫升调匀后外搽患处,每日5~7次,连续3~5天即可治愈。

  11.褥疮局部皮肤清疮消毒后,用双黄连粉针剂0.6克均匀涂在褥疮溃疡面,然后盖上无菌纱布,每日换药1次,10~14天为1个疗程。治疗褥疮21例,其中12例Ⅱ期褥疮患者均在10~16天治愈;9例Ⅲ期褥疮患者均在18~29天治愈。治疗时间最短10天,最长29天。

  12.带状疱疹先用0.5%碘酒消毒水疱壁,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疹液,将双黄连粉针剂3克溶于生理盐水20毫升中混匀,用无菌棉签均匀地涂于水疱部位,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上,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摩擦、搔抓,每日敷2次,一般5~7天可愈。

  13.伤口久不愈合伤口常规消毒,取双黄连粉针剂适量,涂在伤口,然后盖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伤口有脓者,用刮勺刮净再用上述方法治疗,7天为1个疗程。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临用前,先以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每日一次,或遵医嘱。

注意

  本品与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等配伍时易产生浑浊或沉淀,请勿配伍使用。

不良反应

双黄连粉针剂

  

变态反应

1 皮肤反应 双黄连制剂在皮肤反应中,以荨麻疹为最多。

  2 过敏性休克 双黄连制剂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会导致休克,以致死亡。抗休克抢救缓解。

  3 过敏性哮喘

  4 血管性水肿

  5 药物热

  

消化系统

1 致呕吐

  2 肠痉挛

  3 致黄疸

  致头晕

  有患者用药后就感到头晕,测血压正常,停药则自行缓解。

  血管炎

  一般连续用药3~6天,在被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局部麻木不适。用药数天后,可见输液静脉壁毛糙,管腔内有细胞聚集现象。一般在停药后,对症处理即可恢复正常。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