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印度莎丽

2022-07-15 04:30:17 百科资料

印度莎丽(又称沙丽服,英文:sari,印地语:)是印度、孟加拉国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用印度丝绸制作的莎丽一般长5.5米,宽1.25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通常围在长及足踝的衬裙上,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后将末端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

  • 中文名 印度莎丽
  • 外文名 India Sari

基本简介

  沙丽的传说

  相传很古很古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织匠,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一天,他刚刚睡着时就做了一个美妙动人的梦,在梦中他碰见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这位少女的眼泪闪烁着丝光,头发梳得略微歪斜而且还有褶纹,她喜怒哀乐均显示出各种不同的迷人风采。这位织匠醒后,便把自己从那个少女身上看到的一切美好情景编织出来,成了一块非常漂亮的莎丽。

  沙丽的穿法

  传统的莎丽服不用剪裁缝纫,用一块长5~8米的丝绸,两侧有滚边,衣服上绣有各种图案,有色彩淡雅的几何图形,也有艳丽的花卉。受时代的影响,现在的莎丽服在制作上有些改进,均加上了领口和袖子。莎丽服在穿戴上也有定制。它的穿法是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后将末端下摆披在左肩或右肩,自成活褶,与上身所穿的素色、鲜红或花色各异的短袖衫相协调,还要在短衫与筒裙之间将一截腰肢裸露出来。不过,由于地区的不同,莎丽服的穿戴方法也略有差异。

  它还是一种多功能的服装,特别能够满足妇女着装的需求。例如巴露(印地语"Pallu"的音译),即莎丽在身上缠到结尾一半多长的一段,通常是从右后臀绕过来,斜盖胸前,搭在左肩上。这一段还可以从后背拉起来盖过头顶,既可用做手巾擦拭突如其来的雨滴。除使用功能外,印度女性还可用巴露含蓄地表达感情:新娘用它遮住脸庞以掩饰秀色;晚辈见长辈用它盖过头顶再垂至前胸以表示尊敬;故意将它猛地往肩后一搭以示愤怒、布满、甚至抗议;任其随风飘摆或滑落显现出欢乐和无拘无束。

  沙丽的材质

  随着气候的季节的不同,也需要穿着不同质地的莎丽。有丝绸或棉布的,也有镶金丝花边的,近年还发展有类似尼龙或化纤面料的。许多印度妇女往往备有几十、甚至上百套无一重复颜色花样的莎丽用于不同场合:新娘子往往选用大红或明黄等艳丽颜色配以金线绣花以显富丽堂皇;出席晚宴或庆典及社交场合往往用高档质料特别手工绣花并配有专门花边,以表现高贵典雅;休闲时多用轻柔质地,便于打理,增添轻松浪漫情调;职业妇女用单色或暗花面料,以显示庄重大方;演员则用鲜亮的色彩夸张诱人。印度妇女的莎丽收藏体现出她们的贫富等级,是她们一生中的很大一笔财产。

  在印度人眼里,可以从莎丽的花样颜色的区别和面料质地的不同上看出着装者来自哪个地区,估计出她的身份、年龄和社会地位。例如,印度南部的安德拉(Andhra)、泰米尔纳杜(Tamil Nadu)、卡纳塔卡(Karnataka)等邦的莎丽多采用传统的手工织机专门编织;瓦伦纳西(Varanasi)、 (Kanchipuram)等地各有其独特的凸现花纹;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多用其特有的平纹棉布;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中央邦则以特殊的印染方法增加艳丽的色彩。

  沙丽的款式

  由于部落﹑语言﹑风俗﹑信仰和习惯各不相同,印度纱丽的式样也多种多样。有的因生活环境和职业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渔家女喜将纱丽的衣片折迭在两腿之间 ﹐塞在腰后﹐便于水上生活;农村妇女因农活较脏﹐爱穿短纱丽。再有由于地理﹑民族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孟加拉国地区的妇女常常是用纱丽的折边遮掩头部,因为当地礼仪限制她们不得在男子面前抛头露面。卡拉拉邦的妇女所穿纱丽则是一头张开成扇形。纱丽因穿者的贫富也有不同,穷人穿的纱丽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贵妇人则穿的是丝绸或薄纱的纱丽,上缀以金丝银线织成的图案装饰。

  莎丽还有长短之分,六米的需配有短小的紧身胸衣和内衬裙,九米的则不需要。另外,缠法也不尽相同,例如结尾的巴露,最常见的搭上左肩是古吉拉特式的,也可将其搭在手臂上,完全裸露肩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