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卤煮张

2022-07-09 16:11:15 百科资料

卤煮火烧北京人爱把它简称为卤煮。卤煮是北京名吃, 起源于城南的南横街。以前的普通人是吃不起肉的,又想解馋,于是想了个办法,用动物的下水来代替肉,一并入锅卤制,后来便加入炸豆腐、火烧等,卤煮火烧就这样流传开来。卤煮火烧是老北京纯粹的东西,绝对的土生土长,比京剧还纯粹,以口味纯正、用料考究著称,喜欢吃卤煮的朋友肯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一定要干净,肥肠的处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这里的卤煮新鲜没有脏腥味,也没有浓重的五香粉味,老汤鲜浓的混着肉香,肥肠的嫩脆肥香,肺的软滑入味,再加上劲道的火烧,浸满汤汁的炸豆腐,浇上点蒜汁和醋,再来上一勺辣椒油,美美的吃上一碗,油水十足,真是解馋。

  • 中文名称 卤煮张
  • 主要食材 卤煮火烧
  • 分类 老北京
  • 口味 口味纯正

特色小吃

卤煮张

  卤煮火烧:是老北京纯粹的东西,土生土长,比京剧还要纯粹。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好吃卤煮火烧的。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肠酥软,味厚而不腻,没有任何异味。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脂香。因为是老汤的缘故,或许口轻的人会觉得汤口有点咸,此人这么做的,再觉得咸也会争取将火烧连带汤汁吃得一干二净,的确是香啊。

介绍

卤煮张

  在很多美食者心里,东四卤煮的卤煮火烧可与南城小肠陈齐名。并且由于其前身为小有名气的益众饭店,店里至今保留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国营店的影子,能够搅起很多回头客的怀旧情绪。 肠肥不腻

  火烧不粘不散

  卤煮火烧主要的原料其实就是猪下水。主料就是猪肠、猪肺、猪心等加入炸豆腐片、死面火烧等做成的,吃时再加上蒜汁、香菜,醋、辣椒油等调料。每晚开着大奔、宝马来吃的人还真不少呢。

  一碗卤煮火烧的分量也不小,光小份就有二两火烧在其中,加上堆尖的肠、肺、心、炸豆腐,食量小的人还不一定能吃完,但遇见爱吃的,一大份还不一定够。

  记者身边有位快吃完的小姑娘,碗里只剩下汤汤水水,还在用筷子捞啊捞的,捞到一些蒜末、肠末的,都送到嘴里,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最后突然端起碗,把剩下的汤也喝了个干净,让人目瞪口呆。

  店小火爆

  锅里三分天下

  小店很好找,就在东四四条和东四北大街交叉路口,进去时已发现里面黑压压地坐了二三十人。

  厨房里几口大锅占了主要地方,挨着取火烧窗口的大锅一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锅分割成三个部分,一块煮着酱肠,一块煮豆腐,另外三分之一的部分煮着火烧。

  有人在窗口外要一碗火烧,厨房大师傅问:“大份小份?”然后根据客人要求的量捞出两个或四个火烧切块、肠切成段,豆腐切丝,装碗后拿卤汁一浇,再根据客人要求加上蒜末和香菜,往窗口一放,是谁的谁端走,至于醋和辣椒油就依各人口味酌量添加了。

  立等可取

  味美全靠卤汤

  从客人点到拿到火烧仅需一两分钟。但卤煮火烧做起来却特别麻烦,肠上油摘净后,功夫全在卤汤里。“卤”的含义就是在锅里放进各种炖肉所需的作料,主要有砂仁、豆蔻、八角茴香(大料)、小茴香、桂皮、葱、姜等等,汤里还须加上些中药。熬一次至少要8小时。再就是酱肠,炸豆腐,煮火烧,全都靠水平和火候,肠酱得颜色亮红,豆腐要炸得颜色焦黄、外脆里嫩,放进锅里煮上几十分钟才能让汤味全部渗透,火烧也要煮上四十分钟,煮得外软但形在、味道香浓。

  ■主客说

  正宗卤煮不放香菜

  ●东四卤煮店胡经理

  卤煮的肠用起来特别费,基本上三斤肠酱只能做一斤成品。而且选肠也特别讲究,油大了吃起来口感不好,油小了不香没味。

  以前正宗的卤煮火烧内还有几片五花肉,但根本没有香菜和韭菜花一类的东西。只是发展到现在,为了适应大部分人的口味,特意添加了香菜。但是来这里吃卤煮的老人都不会要香菜。

  卤煮加酒是美味

  ●李先生,退休教师,57岁

  吃卤煮重要的是吃那个味儿。那是一碗美味独特的下酒菜。我一般不要火烧,要上二两白酒,待卤煮端上之后,放上一点辣椒油,再倒上一点米醋搅拌一下。先不急着吃,喝一小口白酒,然后再夹上一小块卤肠或者炸豆腐,味道特别美。一个人边吃边饮,不紧不慢,确实算是一餐美味。

做法

卤煮张

  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尽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有时也用猪腰子),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具体制作过程是这样的:把处理好的猪小肠和猪肺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种香料、调料配制的卤汤煮,八成熟的时放入生面火烧、炸豆腐片、血豆腐,待到肠、肺烂熟,火烧煮透又不脱形的时候捞出,小肠切段,肺、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看起来不复杂,做起来可费了事儿了,再加上这东东又不贵,所以大多数人都在外头吃,没听说过几个自己做的。俺判断卤煮店好坏有四标准: 一,气味

  猪小肠毕竟处于消化道的偏下位置,所以一定要洗得干净。处理生猪肚要翻过来掉过去的用生盐反复撮洗,小肠在猪肚下端,又曲里拐弯的,这难度就更大了,洗不干净的话,煮出来的异味儿是加多少蒜汁、辣椒都压不下去的。

  二,底锅

  别看是专供穷人的食品,可是这煮肠子的汤锅比涮羊肉还讲究。底锅都是用大块的猪骨加上花椒、大料、血豆腐、肉皮、辣椒油熬煮的,煮的久,所以又浑又浓。滚沸的汤上漂着厚厚的一层油花。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汤锅不仅能驱除肠子里的异味,而且对于难得尝荤腥的劳苦大众来说太实惠了。

  三,火候

  小肠要煮至烂软,不能跟橡皮筋似的嚼不断、吞不下;火烧要煮到吸足卤汤,切开以后没有白碴儿,但也不能表层与内层完全分离脱落,变成一锅烂粥;炸豆腐要外硬里软,充满空洞。

  四,分量

  过去劳苦大众很少能吃到荤腥,只能把这“穷人乐”当享受,所以就一定要分量够,而且最好吃也相对最贵的小肠所占比例越高越好。师傅们经年累月地干同一件事情,早就熟能生巧了,别看不象肯德基、麦当劳似的有定量的控制,可一份菜底儿该加多少肠、多少肺头,手底下都跟有杆秤似的。

  京城的所有卤煮店里,最负盛名的毫无疑问就是百年老店“小肠陈”,如今已经传至第五代了。俺以前老在夜市小吃街、大商场食街吃卤煮,自打吃过小肠陈后,就再也不让那些粗制滥造的东东污染俺的胃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