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卡路里盆地

2022-07-09 12:26:09 百科资料

卡路里盆地是水星的一个巨大的陨击盆地,英文名称为Caloris Basin,直径约1550公里(960英里)。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盆地之一。"Calor"是拉丁语中的"热",盆地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水星在近日点时运行比较缓慢,阳光直射到这里,因此卡路里盆地也是太阳系诸行星表面最热的地方。该陨击盆地在1974年被发现,被一座称为卡路里山,约2公里(1.2英里)高的环状山脉所包围。科学家们推测,卡路里盆地是由巨大的撞击形成的。大约在30到40亿年前,有一颗直径至少为100千米的小行星同水星发生了碰撞,并一下子砸进了水星的呈熔融状的内部。大量熔岩喷涌出来,填入了那巨大的陨击坑。

  • 中文名称 卡路里盆地
  • 外文名称 Caloris Basin
  • 所在行星 水星
  • 坐标 30.5°N,189.8°W
  • 词语来源 拉丁语"热"

地貌

  1974年的水手10号水星探测器拍摄的图像上发现了卡路里盆地。它的名字是由宇航员和水手10号成像团队的成员布莱恩·奥列里提出的。在水手10号探测器经过的时候卡路里盆地恰好将昼半球和夜半球分开,所以只能对一半的陨击盆地成像。后来,在2008年1月15日,由信使号探测器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显示了卡路里盆地的全貌。

  在水手10号拍摄卡路里盆地一半图像之后,最初估计其直径约为810英里(1300公里),但根据信使号拍摄的后续图像这一数据增加到了960英里(1540公里)。卡路里盆地被一座称为"卡路里山"的高山环绕,高达2公里(1.2英里)。在陨击盆地的底部充满了熔岩平原,类似于月球的月海地貌。在卡路里山以外,在陨石撞击中喷射的物质绵延1000公里(620英里),在陨击盆地周围形成了同心圆结构。

  水星上向外蔓延的卡路里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盆地之一 ,在太阳系早期由一个小行星大小的物体撞击形成,这个结构复杂、充满裂缝的盆地跨越1500公里左右。卡路里是水星最年轻的大型撞击盆地,之后被岩浆充填。经受过喷流后的撞击坑露出了表面岩浆下方的物质,分析这些撞击坑可以推断,上面的火山岩浆厚2.5至3.5公里。盆地边缘的斑点被认为是火山口 。

形成

  在太阳系的第一个十亿年左右,太阳系内部的天体经历了小行星的猛烈轰击。在大部分猛烈轰击结束后,一个直径至少为100千米(62英里)的撞击体与水星相撞,发生了卡路里盆地撞击事件,因为在地面上看到的陨石坑比陨击盆地以外的面积相对较小。卡路里盆地和月球上类似的陨击盆地,如Miver Ibrimon和Mel-Orthalar被认为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这可能表明在早期太阳系的重轰击阶段结束时有一个名为"尖峰"的巨大冲击时期。基于信使号探测器拍摄的照片,卡路里盆地的年龄已被确定在38亿年和39亿年之间。

效应

  卡路里盆地盆地撞击事件可能对水星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在盆地的对跖点是大面积的丘陵沟壑地形,有几个小的陨击坑,被称为"混沌地形"(也叫"怪异地形")。一些人认为,卡路里盆地撞击事件在水星上引发了强烈的地震,"混沌地形"由于地震波在卡路里盆地的对跖点汇聚而产生的地震波挤压形成的。另一种说法是,这个地形是由于在这个盆地的对跖点上喷出物聚集形成的。这种假设的影响也被认为触发了水星上的火山活动,导致了熔岩平原的形成。卡路里盆地周围是由陨击喷出物产生的一系列地质构造,统称为卡路里群。

气体排放

  水星由于微弱的磁场和强烈的太阳风,具有非常脆弱和短暂的大气层,包含少量捕获自太阳风的氢和氦,以及钠和钾等较重的元素。这些较重元素被认为来自于水星内部,在水星地壳上被"放气"。卡路里盆地陨击产生的裂缝有助于释放来自水星内部的气体,已被发现是钠和钾的重要来源。而位于卡路里盆地对跖点的"混沌地形"也是这些气体的来源之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