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南燕国

2022-07-09 11:34:32 百科资料

南燕国为姞姓,始封国君伯鯈为轩辕黄帝之后吉光的后裔,伯鯈所立之南燕国,地在今河南延津东北45里处,小地名"城上"。此南燕国与召公后代的北燕国不同,北燕国姬姓,其地在河北、辽东,原称郾国、匽国。姞姓南燕国是个小国,发祥地在浚水河畔。唐代著名古籍专家、学者孔颖达(公元574-648年)解释说:"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也。始祖为伯鯈。小国无世家,不知其君号也。" 《左传》记载春秋时史事,南燕国的出现还要早于北燕。南燕国的灭亡年代无考,但可以确定的是,最早也要在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之后被灭,因《左传》中最后一次提到南燕国即为此年。

  • 中文名称 南燕国
  • 简称 南燕
  • 所属洲 亚洲
  • 首都 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 官方语言 汉语

历史

  西周、春秋时为燕。后人为了区分定都在蓟的燕国,常称为南燕,而北京的燕为北燕。《史记》列出的诸侯国无南燕国,可见历史上的南燕国实为春秋小国。秦统一全国后,改南燕国为南燕县,后隋文帝又将其改为胙城县。唐武德二年,设胙州,又改原胙城县为南燕县;唐武德四年,撤销南燕并入胙城,行政概念上的南燕自此消失。

记载

  这个姞姓燕国,在古籍上已发现有如下几款记载:

  《左传·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记载:"卫人以燕师伐郑。"说的就是卫国人用姞姓燕国的军队去攻打郑国。

  桓公十二年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十三年公会纪侯、郑伯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十八年王子克奔燕。

  庄公十九年卫师、燕师伐周,二十年郑伯执燕伯仲文,以其伐周之故,

  《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记载:郑文公娶了姞姓燕国的女子"燕姞",梦见燕国开国国君姞伯鯈以天使身份赠给兰花,"燕姞"就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子兰",成为后来的郑国国君郑穆公。"梦兰之喜",就成了喜得贵子的吉祥话,一直流传到现代。

  《左传·宣公三年》还记载: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听说姬、姞两姓联婚结为配偶,他们的子孙一定繁衍昌盛。姓姞的人,是吉祥的人。姬姓始祖后稷的正妻,就是姞姓的女子。如今郑子兰是姞姓的外甥,或许是上天要是他光大,他一定会成为郑国的国君,他的后代必然也会繁衍昌盛的。

历史沿革

  鲁隐公五年(前718年)四月,郑国入侵卫国,卫国以燕国军队讨伐郑国。

  鲁桓公十二年(前700年)七月丁亥日,与鲁桓公、宋庄公会盟于谷丘。

  鲁桓公十三年(699年)二月己巳日,鲁国和纪国、郑国会盟,并与齐、宋、卫、燕四国大战,败齐、宋、卫、燕四国军队。

  鲁桓公十八年〈前694年),周公黑肩想杀了周庄王,立王子克(周桓王子,周庄王弟)为天子。辛伯把此事告诉了周庄王,并与周庄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逃奔到燕国。

  鲁庄公十九年(前675年),燕国与卫国、周惠王的叔叔王子颓(王子颓)一起讨伐周惠王,周惠王逃到温,王子颓即位为周王。

  鲁庄公二十年(前674年)春,周惠王向郑国告急,郑厉公率军攻打王子颓不胜,擒获了燕国国君燕伯仲文。

灭亡之后

  南燕亡国之后,伯儵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秦汉时期时于其故地设燕县。

相关信息

  (南)燕国

  国君姓氏

  姞姓

  爵位

  不详

  国都

  (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始封此国者

  商王

  始祖

  伯鯈

  兴亡年代

  商代 至 不详

  灭亡原因

  不详

  史书记载

  《左传》(始见于隐公五年)

国君列表

  称号

  姓名

  执政时间

  备注

  燕伯鯈

  姞鯈

  商朝时期

  吉光后裔

  中间世系不明

  燕伯

  仲文

  ?-前674

  仲父

  前673-?

  此后世系不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