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南柯子·忆旧

2022-07-06 19:44:20 百科资料

《南柯子·忆旧》是宋代诗人仲殊写的的一首诗词。开篇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过片进一步以"残月"、"晓霞"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作者继续行走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看到池中正开满荷花,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

  • 作品名称 南柯子·忆旧
  • 创作年代 北宋
  • 文学体裁 词
  • 作者 仲殊

作品原文

  南柯子·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白话译文

  远处青山重重叠叠连成一片,泥沙被涌起的潮水推到路边。啼鸟鸣叫,仿佛在埋怨年华易逝,在这凄凉时节我又独自漂泊在天涯。

  白露冷冷,残月渐收,微微晨风吹开了天边的朝霞。在绿杨堤畔,忽然看见满塘盛开的荷花,于是问荷花:"你还记得那年在此买酒的那个人吗?"

作品鉴赏

  开篇两句写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正走江边潮湿带沙的路上,或许是向那远十里外的青山丛林去找寻挂单的寺庙。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根据仲殊的生活经历推断,他所以到处游方,并非完全为了虔心礼佛,而是或者寻道访友,或者想借旅游来纵情山水,消除俗虑。下面他骤然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己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虚度的怅恨。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前面再冠以"又是"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

  过片进一步以"残月"、"晓霞"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白露冷冷,清风拂拂,残月方收,朝霞徐敛,作者继续行走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行行重行行,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谈心旅伴,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绿杨堤畔问荷花",这一"问"颇有情趣。"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那人家"是自指,"家"此用作语尾词,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任真自得的飘洒词笔。

作者简介

  仲殊,生卒年不详。僧人。俗姓张,名挥,法名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举进士,游荡不羁,几为其妻毒毙。乃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与苏轼交好。崇宁中自缢卒。能文,善乐府。其词有一种出家人的清逸,语言奇丽、和婉。有《宝月集》,不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一卷,共四十六首;《全宋词补辑》又新补二十二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