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卖蒜老叟

2022-07-05 09:59:00 百科资料

《卖蒜老叟》又名《卖蒜叟》,是清代袁枚写的一篇古文。文章写的是一个以卖大蒜为业的老人,他职业虽然普通,但有着神奇的能力的故事。

  • 作品名称 卖蒜老叟
  • 外文名称 The old man who sells garlic
  • 作品别名 卖蒜叟
  • 作者 袁枚
  • 创作年代 清朝

作品原文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劵。

卖蒜老叟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精:精通。

  2率:带领

  3至:到

  4堵:墙

  5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

  6伛偻:驼背;伛偻龙钟。

  7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8绝:停止。

  9揶(yé):出言嘲笑、讽刺。

  10揶揄:耍笑;嘲弄。戏弄,(侮辱)

  11骇:惊骇

  12走:跑

  13傲:轻视

  14以:用

  15是:这样

  16打死勿:怨;埋怨

  17缚:捆绑

  18故:一般解释为所以,这里取因此的意思。

  19奋:举;举起

  20寂然:安静的样子

  21良久:很久

  22纵:放

  23徐徐:慢慢地;迟缓;缓慢

  24负:背

  25卒:最终

  26怨:抱怨,怨恨

句子翻译

  1、观者如堵: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

  2、叟能如是乎?: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

  3、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

  4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5、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却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作品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他可以用两个肩膀扛起两艘船站起来,几百个船工用蒿刺他,蒿碰到他的地方,就一寸一寸地断裂,凭着这一点他名声大震,名动一方。杨二带着他的学生在常州地区习武弄棒,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众人很惊骇,跑去告诉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

  老人让杨二歇息了三天,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作品鉴赏

  《卖蒜老叟》讲述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有一点成绩,有一些人夸奖你,你就以为自己当世无双了。要时刻虚心求教,不要目中无人。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不可骄傲自大,要时刻记住只有不断努力才会战胜别人。

作者简介

介绍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于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袁枚致力为文,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从事诗文一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映日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宗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逸玲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珑。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是性灵诗派的代表人物。

  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他倡导"性灵说"。

作品

  •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
  • ?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
  • ?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
  • 随园食单1卷
  • 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
  • 代表作《子不语》

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1).伛偻----

  (2).揶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叟能如是乎?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3.本文塑造了杨二相公和卖蒜叟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两人的看法。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