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鳊

华鳊,学名:Sinibrama wui (Rendahl (de), 1932),是鲤科华鳊属的一种鱼类。肉质鲜嫩,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 中文名 华鳊
- 拉丁学名 Sinibrama wui (Rendahl (de), 1932)
- 别称 伍氏华鳊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
较粗长,略呈锥形。下咽齿主行齿末端呈钩状,外侧1行细弱。背鳍最后一根不分枝鳍长而粗。成为光滑硬刺,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为近。胸鳍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短小,其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点下方,距尾鳍基较距臀鳍起点为近。尾鳍叉形,上下叶等长。肛门紧靠臀鳍起点。鳞片较小,侧线完全,稍呈弧形。生殖季节雄鱼体色鲜艳,头部有珠星。体背部青灰色,稍带褐色,腹部白色,背部和体侧具许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小斑点,在侧线稍上方有7~14个太黑斑。背鳍和尾鳍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常见个体0.25~0.5kg,生长速度较慢。生活在水的中下层,为肉食性鱼类。其食物有水生昆虫成虫及幼虫,寡毛类、螺、蚬以及小鱼等。2龄鱼可达性成熟,产卵期在4~5月,受精卵具粘性,常粘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发育孵化。
个体差异
华鳊属各种鱼外形颇相似,其区别在于侧线鳞数目、臀鳍条数目、体长与体高之比等略有差异。其个体、习性等都相仿。华鳊属鱼类个体较小,但在产区均为常见食用小杂鱼。
生活习性
华鳊栖息于江河的缓流处和湖泊中,为一群小型鱼类,常见个体长为10-16厘米。以高等植物的茎叶碎片和种子以及水生昆虫为食。雌雄个体当体长达10厘米以上就可成熟产卵,体长10.5厘米的雌鱼怀卵量可达845粒。
分布范围
伍氏华鳊分布于长江中、上游、钱塘江、灵江、瓯江、闽江等水系,以湘江、汉水、嘉陵江等水系较多。 华鳊属除伍氏华鳊外,尚有仅分布于四川各水域的四川华鳊(S.changi);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大眼华鳊(S.macrops);分布于广西的多鳞华鳊(S.wui polyepis)和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的海南华鳊(S.melros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