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华南紫萁

2022-06-30 16:12:13 百科资料

华南紫萁(学名:Osmunda vachellii Hook.)是紫萁科、紫萁属下的陆生植物。植株高达1米,坚强挺拔。根状茎直立,粗肥,成圆柱状的主轴。叶簇生于顶部;柄长20-40厘米,粗逾5毫米,棕禾秆色,略有光泽,坚硬;叶片长圆形,长40-90厘米,宽20-30厘米。叶脉粗健,两面明显,二回分歧,小脉平行,达于叶边,叶边稍向下卷。叶为厚纸质,两面光滑,略有光泽,干后绿色或黄绿色。下部数对(多达8对,通常3-4对)羽片为能育,生孢子囊,羽片紧缩为线形,宽仅4毫米,中肋两侧密生圆形的分开的孢子囊穗,深棕色。

华南紫萁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香港、海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及云南南部。生草坡上和溪边荫处酸性土上,最耐火烧。

华南紫萁株形美观,具有观赏价值,可供庭园中栽植或作高档盆栽布置厅堂。以根茎及叶柄的髓部入药;清热解毒,祛湿舒筋,驱虫;主治流感,痈肿疮疖,妇女带下,筋脉拘挛,胃痛,肠道寄生虫病。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中文名称 华南紫萁
  • 拉丁学名 Osmunda vachellii Hook.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
  • 纲 蕨纲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1米,坚强挺拔。根状茎直立,粗肥,成圆柱状的主轴。叶簇生于顶部;柄长20-40厘米,粗逾5毫米,棕禾秆色,略有光泽,坚硬;叶片长圆形,长40-90厘米,宽20-30厘米,一型,但羽片为二型,一回羽状;羽片15-20对,近对生,斜向上,相距2厘米,有短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长15-20厘米,宽1-1.5厘米,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向两端渐变狭,长渐尖头,基部为狭楔形,下部的较长,向顶部稍短,顶生小羽片有柄,边缘遍体为全缘,或向顶端略为浅波状。叶脉粗健,两面明显,二回分歧,小脉平行,达于叶边,叶边稍向下卷。叶为厚纸质,两面光滑,略有光泽,干后绿色或黄绿色。下部数对(多达8对,通常3-4对)羽片为能育,生孢子囊,羽片紧缩为线形,宽仅4毫米,中肋两侧密生圆形的分开的孢子囊穗,深棕色。

生长环境

  常野生于山地、草丛或溪边,是我国南部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浙江等

  本种为我国亚热带常见的植物。产香港、海南岛、两广、福建、贵州及云南南部。生草坡上和溪边荫处酸性土上,最耐火烧。也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为美丽的庭园观赏植物,终冬不凋。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华南紫萁植株似苏铁,株型美观,叶姿态优雅,颇具观赏价值,可供庭园中栽植或室内盆栽观赏。

药用价值

  以植物的嫩苗、根茎、叶柄残基等可清热解毒药、祛瘀止血药、杀虫药。

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分株繁殖

  【药 名】:华南紫萁

  【来 源】:为紫萁蕨科植物华南紫萁的根茎。

  【功 效】:清热解毒、止血生肌。

  【主 治】: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等症;可治疗外伤出血、烫火伤、痈疖及腮腺炎。

  【性味归经】:微苦、涩,性平。入肺、肝、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外用:研末敷患处。

  【别 名】:贯众(广西)、马肋巴、中肋巴(四川)、鲁萁、牛利草(广东)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拉丁名】:Osmunda Vachellii Hook

  【考 证】: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