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升阳除湿防风汤

2022-06-25 02:40:37 百科资料

升阳除湿防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卷中。具有升举阳气,升清降浊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阳气下陷,以致飧泄、濡泻,或后重、便闭,及肠风下血。①《噬脾胃论》: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②《内经拾遗》:濡泻。③《明医杂著》:脾胃损伤,阳气下陷,大便泄泻或后重便塞。④《张氏医通》:风湿飧泄及肠风滞下便血。⑤《证治宝鉴》:泻注诸涩药不效者。

  • 中文名称 升阳除湿防风汤
  • 功效 升举阳气,升清降浊

组成

  苍术(泔浸、去皮净)四两(120g),防风二钱(6g),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钱(3g)。

用法用量

  上㕮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滓,空心食前稍热服。

主治

  脾胃虚弱,阳气下陷,以致飧泄、濡泻,或后重、便闭,及肠风下血。

  ①噬脾胃论》: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

  ②《内经拾遗》:濡泻。

  ③《明医杂著》:脾胃损伤,阳气下陷,大便泄泻或后重便塞。

  ④《张氏医通》:风湿飧泄及肠风滞下便血。

  ⑤《证治宝鉴》:泻注诸涩药不效者。

方义

  此证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膑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汤中加下泄药。

  ①《医方考》:风能胜湿,故用防风;燥能制湿,故用二术;淡能利湿,故用茯苓;土病木乘,故用芍药。又曰: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故用防风;伐肝疏脾,非酸不可,故用芍药。

  ②《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苍术辛温燥烈,升清阳而开诸郁,故以为君;白术甘温,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湿;防风辛温胜湿而升阳;白芍酸寒敛阴而和脾也。

运用

  便秘,《中医杂志》(1983;4:78):凡经常便秘,虚坐努责,甚或下坠,便中带血,或虚人不任攻伐者,用此方效果亦很满意。药量改为苍术15克,防风、茯苓、白术各10克,白芍6克。老年人大便不通,上述药量需减半,否则往往出现腹泻。此方妙在无攻伐之弊,对年老、体弱、大病后、产后、不宜用攻下方药者,辨证使用升阳除湿防风汤颇效。

使用注意

  慎勿利之,利之则必致病重,反郁结而不通。

附注

  本方方名,《证治汇补》卷八引作"升阳防风汤"。《内经拾遗》有甘草。

附方

  名称:升阳除湿防风汤。

  组成:苍术(泔浸)、防风、茯苓、白术、白芍、益智仁、半夏。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主治:胃虚泄泻肠鸣。

  出处:《李氏医鉴》卷七。

重要文献摘要

  《李东垣医学全书》:"升阳除湿防风汤,苍术泔浸,去皮净,四两,防风二钱,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已上各一钱。上㕮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滓,空心食前稍热服。如此证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膜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汤中加下泄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