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是温州医科大学建设的慕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于2017年9月17日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首次开课,于2021年9月16日在中国大学MOOC首次开课。该课程授课教师为梁韶晖、黄慧聪、谭峰、刘文权、秦茜、诸葛青云、闫宝龙、刘涵、赵威。据2021年12月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官网显示,该课程已开课9期次 。据2021年12月中国大学MOOC官网显示,该课程已开课1次 。
该课程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寄生虫及其所致疾病的课程,包括总论、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吸虫、绦虫、线虫)和医学节肢动物四部分内容 。
- 中文名称 医学寄生虫学
- 外文名称 Medical Parasitology
- 建设院校 温州医科大学
- 授课平台 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中国大学MOOC
- 类别 慕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性质
课程定位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规律及其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课程,同时也是医学和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
适应对象
该课程适用于就读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精神医学、 法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学生学习 。
课程简介
医学寄生虫学共分为六个模块。第一模块内容为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其中包括:寄生虫的危害、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和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第二模块内容为医学原生动物,其中包括: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和孢子虫。第三模块内容为医学蠕形动物-吸虫。第四模块内容为医学蠕形动物-绦虫。第五模块内容为医学蠕形动物-线虫。第六模块内容为医学节肢动物,其中包括:医学节肢动物概论、昆虫纲和蛛形纲 。
课程大纲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医学寄生虫学的概述 第二章 寄生虫生物学 第四章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第三章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二篇 医学原生动物 第六章 医学原生动物概述 第八章 鞭毛虫 第七章 阿米巴 第九章 孢子虫 | 第三篇 医学蠕形动物 第十一章 吸虫 第十二章 绦虫 第十三章 线虫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第十六章 昆虫纲 第十七章 蛛形纲 总论、医学原虫和吸虫讨论课 绦虫、线虫、医学节肢动物讨论课 |
(注:课程大纲排版从左到右排列)
1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 1.1.1 医学寄生虫学概述 1.1.2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1.2.1 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类型 1.2.2 寄生虫生活史与宿主类型 1.3.1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 1.3.2 寄生虫病特点 1.4 寄生虫感染免疫 1.5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2 医学原生动物 2.1 医学原生动物概述 2.2.1 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和生活史 2.2.2 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2.3.1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和生活史 2.3.2 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2.4 蓝氏贾滴鞭毛虫 2.5 阴道毛滴虫 2.6.1 疟原虫概述 2.6.2 疟原虫形态和生活史(上) 2.6.3 疟原虫形态和生活史(下) 2.6.4 疟原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6.5 疟原虫免疫 2.6.6 疟原虫实验诊断 2.6.7 疟原虫流行与防治 2.7.1 刚地弓形虫形态和生活史 2.7.2 刚地弓形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7.3 刚地弓形虫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3 吸虫 3.1 吸虫概述 3.2.1 华支睾吸虫形态和生活史 3.2.2 华支睾吸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2.3 华支睾吸虫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3.3.1 卫氏并殖吸虫形态和生活史 3.3.2 卫氏并殖吸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3.3 卫氏并殖吸虫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3.4.1 日本血吸虫概述 3.4.2 日本血吸虫形态 3.4.3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 3.4.4 日本血吸虫致病机制 3.4.5 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3.4.6 日本血吸虫病免疫特点 3.4.7 日本血吸虫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3.5 布氏姜片吸虫 4 绦虫 4.1 绦虫概述 4.2.1 链状带绦虫形态和生活史 4.2.2 链状带绦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4.3 肥胖带绦虫 4.4.1 细粒棘球绦虫形态和生活史 4.4.2 细粒棘球绦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4.5.1 曼氏迭宫绦虫形态和生活史 4.5.2 曼氏迭宫绦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5 线虫 5.1 线虫概述 5.2.1 似蚓蛔线虫形态和生活史 5.2.2 似蚓蛔线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5.3 毛首鞭形线虫 5.4.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形态和生活史 5.4.2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5.5 蠕形住肠线虫 5.6.1 丝虫形态和生活史 5.6.2 丝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6 医学节肢动物 6.1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6.2 昆虫纲概述 6.3.1 蚊形态和生活史 6.3.2 蚊生理与生态、与疾病关系和防治 6.4 蝇 6.5 蚤 6.6 蛛形纲概述和蜱 6.7 疥螨 6.8 蠕形螨 |
(注:课程大纲排版从左到右排列)
开课信息
开课次数 | 开课时间 | 授课教师 | 参与人数 |
---|---|---|---|
第1期次开课 | 2017年9月17日~2018年1月26日 | 梁韶晖、黄慧聪、谭峰、 刘文权、秦茜、诸葛青云、闫宝龙 | 1015人 |
第2期次开课 | 2018年3月2日~2018年7月13日 | 819人 | |
第3期次开课 | 2018年9月9日~2019年1月18日 | 梁韶晖、黄慧聪、谭峰、刘文权、 秦茜、诸葛青云、闫宝龙、刘涵 | 1027人 |
第4期次开课 | 2019年2月21日~2019年7月5日 | 1054人 | |
第5期次开课 | 2019年8月30日~2020年1月24日 | 722人 | |
第6期次开课 | 2020年1月24日~2020年7月21日 | 梁韶晖、黄慧聪、谭峰、刘文权、 秦茜、诸葛青云、闫宝龙、刘涵、赵威 | 1159人 |
第7期次开课 | 2020年8月1日~2021年2月12日 | 978人 | |
第8期次开课 | 2021年2月11日~2021年7月31日 | 948人 | |
第9期次开课 | 2021年8月1日~2022年1月31日 | 待定 |
参考资料
开课次数 | 开课时间 | 授课教师 | 学时安排 | 参与人数 |
---|---|---|---|---|
第1次开课 | 2021年9月16日~2022年1月21日 | 梁韶晖、黄慧聪、谭峰、刘文权、 秦茜、诸葛青云、闫宝龙、刘涵、赵威 | 待定 | 待定 |
参考资料
课程特色
基于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结合传统教学理念和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完成医学寄生虫学课程字习,使该课程的学习者成为医字寄生虫学知识的应用者和创适者。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 。
教学计划
医学寄生虫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安排 | 学时 | 备注 |
---|---|---|
医学寄生虫学在线课程使用说明和我国寄生虫病概况介绍 | 2 | 大班 |
线上学习(总论) | 2 | 省在线平台 |
线上学习(原虫) | 2 | 小班 |
线下课堂(总论、原虫知识点串讲和难点解答;课堂测试;病例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 2 | 小班 |
医学原虫实验 | 3 | 小班 |
线上学习(吸虫) | 2 | 省在线平台 |
线上学习(绦虫) | 2 | 省在线平台 |
线下课堂(吸虫、绦虫知识点串讲和难点解答;课堂测试;病例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 2 | 小班 |
吸虫实验 | 3 | 小班 |
绦虫实验 | 3 | 小班 |
线上学习(线虫) | 2 | 省在线平台 |
线上学习(节肢动物) | 2 | 省在线平台 |
线下课堂(线虫、节肢动物知识点串讲和难点解答;课堂测试,病例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 2 | 小班 |
线虫、节肢动物实验 | 3 | 小班 |
合计 | 32 |
参考资料
教学目标
- 教学目的
为了控制或消灭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
- 课程目标
掌握医学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以适应中国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有关病原学的基础 。通过医学寄生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要点、主要致病作用及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了解寄生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首选治疗药物、地理分布及流行因素,从而可以制定防治和消灭寄生虫病的有关措施 。
- 章节目标
章节名 | 目标 |
---|---|
总论 | 1、掌握 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以及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2、了解 寄生虫的危害性,寄生虫的分类和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
寄生虫的危害 | 1、了解 寄生虫在世界及我国的危害性。 |
寄生虫的生物学 | 1、掌握 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 2、了解 寄生虫的分类。 |
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 1、掌握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2、熟悉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3、了解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 1、掌握 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熟悉 寄生虫抗原的种类及特点;宿主免疫应答及免疫类型;寄生虫免疫逃避。 3、了解 寄生虫免疫病理类型。 |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 | 1、掌握 幼虫移行和异位寄生。 2、熟悉 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的概念。 3、了解 多寄生现象。 |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 1、掌握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2、了解 了解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及防治原则。 |
医学原虫概论 | 1、熟悉 原虫在动物界的地位,形态,分类、生长、发育、繁殖、生理、生化和生态的一般规律;与人体有关重要虫种。我国和世界主要原虫病简介。 |
溶组织内阿米巴 | 1、掌握 各虫期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作用及病原学诊断。 2、了解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
鞭毛虫 | 1、掌握 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各虫期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2、熟悉 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
疟原虫 | 1、掌握 各种人体疟原虫生活史,生态,红内期形态特征。疟原虫的致病作用。 2、熟悉 疟疾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 疟疾的流行及防治原则,今后任务。 |
刚地弓形虫虫 | 1、掌握 刚地弓形虫各期形态、生活史、致病。 2、熟悉 刚地弓形虫感染实验诊断方法。 3、了解 刚地弓形虫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
吸虫概论 | 1、掌握 吸虫一般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2、熟悉 吸虫分类、生态规律、生理生化、我国和世界吸虫病流行简况。 3、了解 吸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
华支睾吸虫 | 1、掌握 成虫、尾蚴、囊蚴和虫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态、致病作用。 2、熟悉 流行特征及防治原则。 3、了解 病原学诊断方法。 |
布氏姜片吸虫 | 1、掌握 姜片吸虫的生活史,各虫期形态特征、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2、熟悉 流行及防治原则。 |
并殖吸虫 | 1、掌握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尾蚴、囊蚴和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 卫氏并殖吸虫的生活史、致病作用和防治原则。 3、了解 卫氏并殖吸虫的流行特征。 |
日本裂体吸虫 | 1、掌握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尾蚴的形态特征、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致病机理、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 日本血吸虫防治原则。 3、了解 人体血吸虫的种类、主要形态、生态、地区分饰、流行特征,我国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上的巨大成就。 |
绦虫概述 | 1、掌握 绦虫形态分类,生活史的一般规律。 2、熟悉 绦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
曼氏迭宫绦虫 | 1、掌握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裂头蚴的形态特征。 2、熟悉 曼氏迭宫绦虫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
链状带绦虫 | 1、掌握 链状带绦虫的生活史和成虫头节、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致病作用。 2、熟悉 链状带绦虫诊断方法和熟悉防治原则。 3、了解 链状带绦虫绦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
肥胖带绦虫 | 1、掌握 肥胖带绦虫的生活史和成虫头节、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致病作用。 2、熟悉 肥胖带绦虫诊断方法和熟悉防治原则。 3、了解 肥胖带绦虫绦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
线虫概论 | 1、掌握 线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2、熟悉 线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
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 | 1、掌握 蛔虫、鞭虫的生活史、各虫期的形态特征及致病特点。 2、熟悉 蛔虫、鞭虫的流行特点。 |
蠕形住肠线虫 | 1、掌握 蛲虫生活史的特点、感染方式及检查方法。 2、熟悉 蛲虫致病及防治原则。 |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 1、掌握 钩虫的形态、生活史、病原学诊断方法,致病机理。 2、熟悉 钩虫的致病机理和防治原则。 3、了解 钩虫病在我国流行情况。 |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 1、掌握 丝虫的生活史,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和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2、熟悉 丝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3、了解 丝虫病在我国的防治情况。 |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 1、掌握 医学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 2、熟悉 医学节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特征及其主要类群。 3、了解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
昆虫纲 | 1、掌握 蚊、蝇、蚤、虱等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及其与疾病关系。 2、熟悉 媒介虫种的防治原则。 |
蛛形纲 | 1、掌握 蛛形纲外形特征、生活史及生态习性。 2、熟悉 与医学有关类群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媒介虫种。 3、了解 疥螨、蠕形螨的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 |
参考资料
学习预备
预备知识
该课程应在医学共同基础课及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结束,病理学、微生物学总论及免疫学讲授之后进行学习 。
学习资料
类别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
课程教材 |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 | 诸欣平、苏川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9年 |
参考图书 | 《人体寄生虫学(第3版)》 | 吴观陵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5年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 | 诸欣平、苏川 | 2018年 |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 吴忠道、诸欣平 | 2015年 | ||
《医学寄生虫学》 | 梁韶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3年 | |
《医学寄生虫学(第3版)》 | 汪世平 | 2018年 | ||
《医学寄生虫学应试指南(第3版)》 | 高兴政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17年 |
参考资料
考核标准
考核成绩由期末理论考试(50%)、线上学习和考核(20%)以及线下课堂(包括线下病例讨论和汇报、测试等)(10%)、实验成绩(10%)和实验平时成绩(10%)构成。总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其中:线上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测试、考试、作业情况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各项目占比如下:视频观看占30%,作业成绩占15%,测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20%,发帖讨论成绩占10%(普通帖子0.5分一个、精华帖子1.0分一个),笔记成绩占5%(普通笔记0.5分一个、精华笔记1.0分一个) 。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4日,医学寄生虫学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教师简介
梁韶晖,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病原和宿主互作研究工作 。
黄慧聪,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从事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与免疫调控研究 。
谭峰,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从事弓形虫自噬、小分子药物研发、蛋白修饰、RNA复制子疫苗的研究工作 。
刘文权,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蚊媒病毒(如登革病毒)与宿主互作机制及蚊媒生物防制的相关研究工作
秦茜,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疟蚊媒抗药性研究 。
诸葛青云,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寄生虫学教学工作 。
闫宝龙,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寄生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
刘涵,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赵威,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兽共患机会性肠道原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课程理念
医学寄生虫学既要研究学寄生虫本身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生理生化及与宿主关系,又要研究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流行,因此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基础紧密联系临床的课程。该课程线上学习采用知识学习结合线上测试、线上作业、线上讨论和线上拓展资料阅读的方式进行,着重要求学习者掌握医学寄生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线下课堂采用分组病例讨论、学生汇报和教师小结等方式进行,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寄生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实验操作课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寄生虫学实验基本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