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匝道

2022-06-27 08:35:13 百科资料

匝道,又称引道,是工程学上的术语,通常是指一小段提供车辆进出主干线(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桥梁及行车隧道等)与邻近的辅路,或其他主干线的陆桥/斜道/引线连接道,以及集散道等之附属接驳路段。它是构成道路交流道的主要交通建设。

  • 中文名 匝道
  • 外文名 ramp
  • 别称 引道
  • 学科 工程学
  • 读音 zādào

名词解释

  1:进口、出口匝道:进出主干线的附属接驳路段,可以是“平交匝道”,或是“立交匝道”。又称引道,是工程学上的术语,通常是指一小段提供车辆进出主干线(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桥梁及行车隧道等)与邻近的辅路,或其他主干线的路桥/斜道/引线连接道,以及集散道等之附属接驳路段。它是构成道路交流道的主要交通建设。

  2:上、下匝道:进出高架道路,向上或向下行车的附属接驳斜道,通常为“立交匝道”。注:上述二者(1及2项)通常加入了集散道的设计。

  3:直接式匝道(Directional Ramp/Road):将左转车道设于左方。

  4:非直接式匝道(Non-directional Ramp/Road):将左转车道设于右方,设置环道(loop)衔接其他公路。

  5:半直接式匝道(Semi-Directional Ramp/Road):与非直接式匝道相似,但不用环道,改以路线较长、起伏较大的高架道路作为连接匝道。

  6:回转匝道(U-Turn Ramp/Road):U型转向的匝道。

  注:以上名词以靠右行驶的道路设计为基础,与靠左行驶的道路设计,仅左右两字互换而已。

基本信息

  【词语】匝道

  【读音】zā dào

  【翻译】circuit

匝道定义

  匝道,又称引道,是工程学上的术语,通常是指一小段提供车辆进出主干线(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桥梁及行车隧道等)与邻近的辅路,或其他主干线的陆桥/斜道/引线连接道,以及集散道等之附属接驳路段。它是构成道路交流道的主要交通建设。

匝道示意图

  1.在t型(y型)互通立交中,通常将相交的主要道路定义为主线,相交次要道路定义为引线,连接引线与主线互通的线路称为匝道。

  2.交叉口所谓“匝道”,是指在立交处连接立交上、下道而设置的单车道单方向的转弯道路.匝道的曲线元也是由直线段、圆曲线段和缓和曲线段组成的。

  3.在线路立体交叉部位,线路的连接都是由不同种的曲线线形连接而成、称为匝道.由于匝道形式多样、其中桩的坐标计算就非常困难.笔者通过实际操作.摸索出将曲线分成各曲线元的方法来计算中桩坐标、以此来解决匝道各种线型的中桩坐标计算问题。

  4.普遍采用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出入高速公路的连接道路称为匝道,m道的Ⅲ入口处与高速公路连接的平顺性影响着车辆的安全行驶,这里也是高速公路瓦通设计的难点和重点。​

平面匝道

  只出现在部份车流量不高的非架空干线旁。例如在台湾中某些省道等级的快速公路的交流道通常是以“平面交叉”的形式,以其两侧的“匝道”来联系地区道路,其侧车道并兼任为平面交流道的集散道,让快速公路主干线保有直行的路权

荷兰高速公路旁的平交进口匝道

立体匝道

  是以高架道路、桥梁或“环形绕道”形式,连接主干线内个别的行车线至其他主干线或邻近的辅路。“立交匝道”的好处,是比“平面匝道”可节省路面的占用面积(在同一面积的土地之上,形成两层甚至多层道路交叠的结构);但其缺点,就是它的造价,却远比“平面匝道”为昂贵。为免直行车辆,易受从匝道转入的车辆干扰,部份交流道加入了集散道(C-D road)的设计(即加长匝道与转入道路间的缓冲路段),以舒缓交织路段的交通。

美国洛杉矶一处交流道上的立交匝道

相关信息

  高架干道匝道最小间距

最小间距(m)匝道位置驶出-驶入驶入-驶出驶出-驶入驶入-驶出
v=80km/h时
v=60km/h时
204
154
610
458
610
458
1016
762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