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匈奴王阿蒂拉

2022-07-01 13:21:54 百科资料

阿蒂拉(西文:Attila,406年-453年),古代欧亚大陆匈人最为人所知的领袖和皇帝,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东罗马帝国及西罗马帝国,并对两国构成极大的打击。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战役被逼停止向西进军。然而后来他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了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欧洲历史中更富传奇性。在西欧,他被视为残暴及抢夺的象征,但同时相对地亦有历史记载形容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尤见于古北欧的萨迦文献记载中。

  • 中文名称 匈奴王阿蒂拉
  • 出生日期 406年
  • 逝世日期 453年
  • 职业 匈奴王

历史

  匈奴王阿蒂拉出现的次数较少,按多数记载的说法为匈奴王阿拉提。以下就以阿拉提据以讲述。

  有关阿提拉的生活历史背景的记载,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起了大作用:在日渐衰落的西罗马帝国,他与埃提乌斯(当时他有"最后的罗马人"之誉)之间的冲突以及对匈人文化的陌生,使他被认为是凶猛野蛮和文明社会的公敌,直至今时今日,大量电影与艺术品对他的描绘也是如此。

  在但丁的<神曲>中,他在第七层炼狱出现,浸没在一条沸滚的血河中,被称为"世界之鞭"。但丁也谴责了他对佛罗伦斯的破坏,但这却是但丁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他把阿提拉与东哥德人征服者多迪拉(Totila)混淆了。

  在古日耳曼的史诗中,对阿提拉有着微妙的描述:"他是一个高尚和慷慨的盟友,无论是在尼伯龙根之歌中的Etzel,或是在<佛尔颂萨迦>或《埃达》(北欧神话)中的Atli都是如此。"现今在一些国家中,在有关阿提拉历史的记载上均是褒多于贬的。在匈牙利及土耳其,阿提拉与他最后一名妻子伊笛可的名字仍然十分流行且常被使用。

音乐作品

  1812年贝多芬曾尝试谱写一部关于阿提拉的歌剧,并询问奥古斯特,冯·克斯布有关撰写脚本的可能。但是这一计并未实现。

  1846年威尔第谱写了歌剧〈阿提拉〉,该剧情节立足于札卡利亚·韦尔纳的话剧〈匈奴王阿提拉〉

  2004年,美国重金属乐队IcedEarth发行了专辑〈辉煌的重负〉,该专辑记录了美国的军事史。除了美国本土的主题,该专辑还收录了一首以阿提拉命名的单曲。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匈奴王。

  2007年,英国重金属乐队Saxon发行了他们的第17个专辑〈圣殿之内〉,收录了名为〈匈奴阿提拉〉的单曲。该歌曲称阿提拉毁掉了罗马帝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