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包袱花

2022-07-01 13:42:38 百科资料
植物名,主要指属桔梗科桔梗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又名僧冠帽、铃铛花,以及伴有的传说。另指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明智光秀的家徽。
  • 中文名称 包袱花
  • 别称 白药、梗草、荠 、铃铛花、僧帽花。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包袱花属桔梗科桔梗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别名为铃铛花、六角荷、梗草、白药。植株高约70厘米,人工栽培的可高达1米。叶对生、轮生或互生,表面光滑,背面轻敷白粉。花单朵或二三朵着生于梢头,含苞时如僧帽,开后似铃状。花有紫蓝、翠蓝、净白等多种颜色,多为单瓣,亦有重瓣和半重瓣的,花姿宁静高雅,花色娇而不艳。日本以紫色代表桔梗,朝鲜以桔梗为清高。桔梗花的紫中带蓝,蓝中见紫,清心爽目,给人以宁静、幽雅、淡泊、舒适的享受。在百花园中,别具一景,被誉为"花中处士、不慕繁华",与红花相配,有"出类拔萃"之感,为优美的切花,广泛应用于花蓝,花束,一枚桔梗,可增添插花的观赏效果。也可作盆栽花或地植于花径、花坛。根为著名中药,可医治伤风、咳嗽、祛痰和助消化,嫩根可供食用,过去多栽培作药用,现已开发作切花,花药并用,很有发展前景。 用作切花栽培的,应深翻土壤,施足基肥,开花前施追肥2~3次,促使花茎高生长 和花蕾形成。切花剪下后,保护好基部余下的茎叶,并施磷、钾肥1次,以利地下根的生长。秋后可采集供药用或留作翌年萌发新株。少有病虫害,较易管理

包袱花

医药作用

  释名: 亦名白药、梗草、荠 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1、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2、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两半,研细,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温服。

  4、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脓)。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吐出脓因时,是病渐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汤"。

  5、喉痹。用桔梗二两,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6、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7、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8、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9、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烧后研细敷患处。

  11、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12、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13、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14、打伤阏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15、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16、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附方:《神农本草经》只有桔梗而无荠 ,但记桔梗一名荠 。《名医别录》才认为这两个名称是不同的植物,因为它们的性味和功用都不相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