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包繶

2022-07-11 17:08:40 百科资料

包繶(1033-1053年),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北宋名臣包拯长子。曾任太常寺太祝。

宋哲宗下旨加封其妻崔氏为永嘉郡君,嘉奖诏书为当时大文豪苏轼所撰,收录在《东坡全集‧故枢密副使包拯男繶妻崔氏封永嘉郡君制》。

  • 本名 包繶
  • 所处时代 北宋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日期 1033年
  • 逝世日期 1053年

人物生平

  包繶因父亲包拯官居高位,自幼便受到特殊的荫补,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获得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常寺太祝,但还未上任便于婚后第二年病故。崔氏伤心欲绝,谁知祸不单行,数年之后,五岁的儿子包文辅又夭折。

  董氏与包公失去了长子和长孙,心如刀绞,但包公夫妇毕竟是开朗之人,不希望崔氏年纪轻轻便在家守节,劝她再嫁,但崔氏执意不从,公婆失去独子已够悲伤,自己再离开岂不叫老人家们更添一层痛苦。便说:"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

  此后,崔氏在包家守节二十年,后来宋哲宗下旨加封她为永嘉郡君,嘉奖诏书为当时大文豪苏轼所撰,收录在《东坡全集‧故枢密副使包拯男繶妻崔氏封永嘉郡君制》,堪为一段佳话。

亲属成员

先辈

  远祖: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臣。

  天祖:包业,不仕。

  高祖:包袭,不仕,后赠太子少保。

  曾祖父:包士通,后因包拯显贵赠太子少傅。

  曾祖母:宣氏,追封冯翊郡太夫人。

  祖父:包令仪,官至虞部员外郎,后因包拯显贵赠太保。

  祖母:张氏,追封(阙)阳郡太夫人。

  父亲:北宋枢密副使包拯

  母亲:董氏,后封永康郡夫人。

同辈

  妻子:永嘉郡君崔氏

  弟弟:包绶,幼名包诞,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

  姐妹:包氏,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包氏,嫁国子监主簿文效。

后代

  儿子:包文辅

  嗣子:包永年

家族世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包业(配刘氏)

  包袭(配刘氏,追封荥阳郡太夫人)

  包士通(族谱名包启祖,尚书屯田员外郎,配宣氏)

  包令仪(族谱名包树德,虞部员外郎,配张氏)

  包播(莹)

  包经

  包滨*(次子)

  包振(颖)



  包拯(枢密副使,配李氏、董氏、孙氏)

  包繶(配贤妻崔氏,太常寺太祝)

  包文辅

  包滨*(过继,改名包永年,有一子包完)

  包绶(潭州通判)

  包康年

  包耆年

  包彭年

  包景年

  包氏(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


  包氏(嫁国子监主簿文效)


  包植德




  包松德




  包思祖





  包光祖





  包显






相关影视

  在2017年上映的电视剧《开封府》中包繶仅以婴孩的形象出现,其母端午难产而死,在堂哥包勉死后被伯母带回原籍抚养,按照家谱取名包子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