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包子

2022-06-27 11:18:45 百科资料

包子,本称馒头,别称笼饼,传为诸葛亮所发明 ,是一种饱腹感很强的主食,是中国传统食品,并且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包子"一词最早出现自宋代,此前主要被称为"馒头"。 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但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宋代出现"包子"之名后,"馒头"之称一直并行不衰。直到清代,"包子"和"馒头"的称谓才渐渐分化。而吴语区等地仍保留古称,将含馅者唤作"馒头",如"生煎馒头""蟹粉馒头"等等。

包子是由面粉(小麦粉)和馅包起来的,由荤馅或者是由素馅做成的,做好的包子皮薄馅多,松软好吃。还可以做各种花样。憨态可掬的,动物的,植物的,花朵的,各种各样的花样,供人们品尝。

  • 中文名称 包子
  • 外文名称 steamed stuffed bun
  • 别名 笼饼
  • 主要原料 小麦粉,肉馅,菜馅,红豆沙、黑芝麻馅等
  • 是否含防腐剂 否

起源

  包子起源见自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诸葛亮南征,取面画人头祭之"。

历史沿革

  相传,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孟获后,行到泸水时,军队无法渡河,于是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做成人头模样,祭祀后大军顺利渡。这种祭品被称作"蛮首"也叫作蛮头,后来称为"馒头"。

  到了唐宋年间,馒头逐渐成为殷富人家的主食。

  到了南宋,《梦粱录》中的"酒肆"记载:酒店内专卖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等。这里称呼的"包儿"应该就是方言中的"包子"。这时包子的馅料已经非常丰富了,不过依旧是馒头、包子不做具体划分的。

  到了清代,馒头和包子终于有了明确的区分。《清稗类钞》中记载: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包子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223 千卡
蛋白质7.4 g
脂肪8.6 g
碳水化合物29.1 g
叶酸11 μg
胆碱20.5 mg
维生素B1(硫胺素)0.04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7 mg
烟酸(烟酰胺)1.55 mg
维生素B60.05 mg
维生素E1.79 mg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