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事吴

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
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称霸于天下。
- 人物 勾践,吴王夫差
- 年代 春秋
- 寓意 柔能胜刚,弱能胜强
- 类别 历史事件
- 选自 淮南子
原文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jī)。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于干遂。
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天下。
(选自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
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称霸于天下。
词义
1,事吴:为吴做事。
2,赴火若灭:走到火中就像火没有一样,形容士兵们的勇敢。
3,请身为臣:自己请求做吴王的臣下。
4,先马:马前的小兵。
5,果禽:果然擒获。禽,通"擒",擒获。
6,亲:亲身,亲自。
7,于:在。
8,张胆:张,同"胀"。张胆,表示极度愤怒。
9,亲之:亲自实践这个道理。
10,为吴王先马:做吴王的马前卒。
11,干遂:地名。
12,胜:战胜。
13,行:实行。
寓意
越王勾践之所以最后能打败吴王夫差,是因为越王处在不利的时候,善于韬晦,不露锋芒,暗中积蓄力量,然后抓住机会,转败为胜。
它说明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人处于不利地位时更应采用柔顺的手段,才能转弱为强。
人物资料
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年-前465年)在位。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于公元前473年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