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

2022-06-25 18:04:14 百科资料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Totoaba macdonaldi),又名加州犬型黄花鱼或麦氏托头石首鱼,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特有的一种石首鱼。它们以往数量很丰富,但因密集的捕渔令它们变得很稀有,故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及被列为濒危物种。

  • 中文名称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
  • 拉丁学名 Totoaba macdonaldi
  • 别称 加州犬型黄花鱼或麦氏托头石首鱼
  • 界 动物界
  • 分布区域 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

外形特征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可以生长至2米长及100公斤重。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

栖息环境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群落主要分为两群。幼鱼会在科罗拉多河三角洲生活,而成鱼则会在较深水的加利福尼亚湾中栖息。成鱼在4月及5月间会迁徙至科罗拉多河三角洲产卵。1岁大的在盐度约为2%的盐度中代谢能力最高,这个盐度的环境正是科罗拉多河分流前的天然环境。由于失去淡水,三角洲的盐度一般为大于3.5%。

生活习性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主要吃辐鳍鱼及甲壳类。个别的寿命可以达15岁,一般6-7岁就会达至性成熟。

分布范围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仅分布于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

繁殖方式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每年只会产卵一次,群落生长缓慢,要4.5-15年才可以令群落数量达到双倍。它们是在科罗拉多河三角洲产卵,这里也是幼鱼成长的地方。

种群现状

  因在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令三角洲的淡水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三角洲内的环境及加利福尼亚湾的盐度。于1910年至1920年间,因建筑水坝而令淡水流入科罗拉多河河口只余约4%。这是它们数量大幅减少的原因。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渔业于1920年代开始。于1943年渔获就有2000吨,但于1975年因墨西哥保护它们就下降到只有50吨。在渔业前它们的数量很丰富,但却没有实际的证据。研究发现它们的数量很少但稳定,比1975年渔业被禁止时稍高。但现时仍有一些非法捕渔,且被出口至美国。

保护级别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及被列为濒危物种。

  国内于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为1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含人工种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