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剑龙级潜艇

2022-07-11 00:39:24 百科资料

剑龙级潜艇(荷兰称为剑鱼级;swordfish)为中国台湾潜舰,改良自旗鱼级(Zwaardvis)潜舰,泪滴型舰身、十字型尾鳍,购自荷兰。

  • 中文名称 剑龙级潜艇
  • 外文名称 swordfish
  • 别名 剑鱼级
  • 产地 荷兰
  • 舰长 67米

简介

  剑龙级潜艇,是由荷兰建造,分别于一九八七年与一九八八年抵达台湾,成军后正式命名为"海龙军舰"及"海虎军舰"。"剑龙级"潜艇体积并不大,舰长大约67米,宽逾8米,所以里面的空间相当狭小,即使是负责操控的舵房,空间也还是不怎么够用。只是再怎么拥挤,里面该有的作战配备一样也不少。

  负责监控水面状况的潜望镜,当它从潜艇的帆罩伸出来的时候,就能监视水面上其它船舰的动态,并且可以对水面船舰发动攻击。而它配备的线导鱼雷,更是水下攻击的主力武器。

  "剑龙级"潜艇上服役官兵的人数不到70人,虽然人数少,但是每人能够分配到的空间,实在也不多。像是士兵睡觉的床铺,要躺进去需要一点技巧,要翻身都显得勉强。官兵吃饭的餐厅,虽然设计新颖,但是空间也不大,就连供应餐点的厨房,也有一样的问题。只是海军对这两艘潜艇相当重视,在它下水服役的15年中,鲜少邀请媒体访问,直到3年多前才首度公开介绍。

  该级潜艇是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常规潜艇,不仅航速快,机动性好,而且噪音低,声纳作用距离远。艇上还装备有一体化作战系统,可同时跟踪5个目标,控制3枚鱼雷实施攻击,从探测转入攻击只需几秒钟。另外,该级潜艇还装备自导鱼雷和反舰导弹,对水面舰艇和潜艇有很大的威胁。鱼雷是德国的SUT型两用雷,采用线导和主/被动声寻的,以35节航速可攻击远至12公里的目标,战斗部重量为250公斤。在反潜作战中,该级潜艇可与水面舰艇和反潜航空兵共同组成反潜警戒网,重点设伏在主要港口外海区或东海岸敌方潜艇易于活动的海域,对来袭的敌潜艇发起突然袭击。

周年大会

  2007年12月18日,台湾海军十八日在左营基地举行"剑龙级"潜艇成军二十周年大会,平日难得一见的潜舰公开现身。

相关信息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海军的飞速成长,如坐针毡的台湾当局不得不挖空心思强化对舰攻击能力。据台湾《中国时报》9月4日报道,台军将于明年(2008年)为两艘"剑龙"级潜艇配备潜射型"鱼叉"导弹,希望这两艘服役近20年的旧艇能对大陆舰只发动远程突袭。

  更有人进一步指出,围绕制空和制海权的争夺是未来台海战事的核心,倘若台军的海空力量大部被牵制,仅有的两艘"剑龙"级潜艇决不敢进入狭窄的海峡活动;可如果远离沿岸,"鱼叉"导弹又会因为缺少外来导航而失去使用价值。

电子系统

  SINBADS-M型作战管理系统*1(荷兰H.S.A公司)

  SIASS整合声纳系统*1

  ZW-60型搜索雷达*1

  Mk29Mod2A惯性导航等系统*1(Sperry公司)

  电战系统:TIMNEX4CHV2型预警系统*1(Elbit公司)

时程列表

  海龙舰SS793 荷兰WiltonFijenoord厂建造

海龙舰SS793

  1982.12.15安放龙骨

  1986.10.04下水

  1987.10.09完工交舰

  1987.12.16由荷兰籍"11号"干坞船运抵高雄

  1987.12.28左营成军

  首任舰长:纪惟正上校

海虎舰SS794

  荷兰的WiltonFijenoord厂造

  1982.12月安放龙骨

  1986.12.20下水

  1988.04.09完工交舰

  1988.06.30由干坞船运抵高雄

  1988.07.04左营成军

  首任舰长:丁剑清上校

意外

  2001年10月2日,海虎舰在左营外海进行战术回避动作时,舰艏撞及海底沙坝,造成声纳护罩及13组声纳音棒受损,紧急进坞修理。

  2009年9月14日下午下午三点,海龙号于左营外海浮航执行例行操演时,在帆罩顶端的舰长陈纪宗上校被突来的十四米高大浪打落海中;由于风浪恶劣,舰员搭救不及,陈纪宗上校于落海八分钟内便告失踪,两天后遗体在左营军港外海3.1海浬被寻获。这是海龙号成军以来最严重的意外事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