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鳅

刺鳅是我国一种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因身上有刺形似泥鳅得名。
- 中文学名 刺鳅
- 拉丁学名 Mastacembelus aculeatus
- 别称 钢鳅,刀鳅,石锥
- 二名法 Spiny eel
- 界 动物界
基本简介

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属鲈形目,刺鳅亚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钢鳅,刀鳅,石锥。英文名:Spiny eel 。
特征介绍
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黄色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生活习性
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喜欢钻到泥土和石头之间。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东部各水系。个体不大,一般体长在25厘米以下,但分布很广,在长江、黄河及其附属湖泊、沼泽地均产此鱼,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4营养价值
刺鳅肌肉含高蛋白和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EPA与DHA含量均较高,矿物元素含量丰富,有较佳的食用口感和较好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