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刺梨根

2022-06-26 07:48:40 百科资料

刺梨根,中药材名。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根。7~8月采。功能主治为:健胃,消食,止泻,涩精。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①《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带。②《分类草药性》:止泻。治喉痛,吐血,红崩,白带。③《贵阳民间药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治久咳,久痢。④《四川中药志》:治痔疮,牙龈肿痛。并能发乳,止遗精。

  • 中文名 刺梨根
  • 汉语名称 Ci Li Gen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两
  • 性质 中药材名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根。7~8月采。

别名

  茨藜子根(《天宝本草》),茨藜根(《贵阳民间药草》)。

性味归经

  甘酸,平。

  ①《草木便方》:甘酸,涩。

  ②《分类草药性》:味苦。

  ③《贵阳民间药草》:酸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止泻,涩精。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

  ①《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带。

  ②《分类草药性》:止泻。治喉痛,吐血,红崩,白带。

  ③《贵阳民间药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治久咳,久痢。

  ④《四川中药志》:治痔疮,牙龈肿痛。并能发乳,止遗精。

分布区域

  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湖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药材性状

  根和根茎呈圆柱形,长15-30-50cm,直径0.5-2cm或更粗。表面棕褐色,具细纵纹及侧根痕,少数有细须根残存。皮部薄,易剥离,皮脱落处表面呈棕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木部呈浅红棕色与黄白色间杂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涩。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外侧有落皮层,有的可见1-2列木栓形成层和数列栓内层细胞,其内散有单个或数个成束的纤维。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排列成环,韧皮部纤维束排成断续的1-2层,木化或微木化,有的纤维鞘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周围有木纤维,壁木化。射线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5-11-16列,有的细胞孔沟明显。年轮清晰可见。髓部细胞壁木化。粉不特征:棕黄色。①韧皮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胞腔窄,直径20-25μm,具孔沟。②晶鞘纤维结晶长方形或多角形。③木纤维直径约18μm,胞腔狭窄。④导管多为网纹,直径50-80μm。⑤草酸钙结晶方形、短柱形或不规则形。

相关配伍

  ①治慢性胃炎,胃痛:茨藜根,煎成浓液,每日当茶饮,连服一周。(《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胃气胀痛:茨藜根一两,红糖一两。水煎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③治脾虚白痢,消化不良:茨藜根一两五钱,何首乌一两五钱,头晕药一两。水煎,连服二剂。(《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赤白崩带:刺梨根半斤,金毛狗脊四两。泡酒,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⑤治久咳:茨藜根,加糖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化学成份

  根、茎均含鞣质。四川产的根皮含鞣质。又含维生素B-2.4%,维生素P-2.8%。

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带。

  2.《分类草药性》:止泻。治喉痛,吐血,红崩,白带。

  3.《贵阳民间药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治久咳,久痢。

  4.《四川中药志》:治痔疮,牙龈肿痛。并能发乳,止遗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