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切口疝

2022-07-03 22:36:28 百科资料
切口疝是手术切口深处的筋膜层裂开或未愈合所致,可视为迟发的切口裂开或表面愈合的深部切口裂开。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开,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内脏或组织向外疝出,其疝囊可能是已经愈合的腹膜也可能是腹膜裂开后逐渐形成。
  • 挂什么科 普外科
  • 哪些症状 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腹痛、食欲减退、恶心、焦虑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腹部CT、腹部平片
  • 引发疾病 肠管嵌顿、肠管绞窄

病因

  临床常见的切口疝主要有3种类型:普通切口疝、腹腔镜术后戳孔疝和腹部暂时关闭术形成的切口疝,后者多发生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病例,如肠外瘘后切口裂开的病人,由于不能及时二期缝合,皮肤爬行覆盖肠管切口自行愈合所致。根据疝环大小,腹壁切口疝一般可分3型:①巨型:直径>10厘米;②中型:直径 5~10厘米;③小型:直径<5厘米。

  

症状

  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是其主要症状。站立和用力时突出或明显,平卧时缩小或消失。疝块较大有较多的脏器和组织突出时,可有腹部隐痛、牵拉下坠感等不适,部分病人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疝内容物可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有时可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少数疝环小的病人,可发生嵌顿。不完全性肠梗阻是切口疝的常见并发症。因切口疝内容物一般为肠管和(或)大网膜与疝囊及彼此的反复摩擦极易发生粘连而致不完全性肠梗阻。

  

检查

  疝内容可达皮下,皮下脂肪层菲薄者,可见到肠型或蠕动波。嘱病人平卧,将肿物复位用手指伸入腹壁缺损部位,再令病人屏气可清楚地扪及疝环边缘了解缺损的大小和边缘组织强度。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通常不须特殊的检查,有时术前评估需要了解原发病的情况,影像检查可看到疝内容物,特别时CT可以清楚地见到腹前壁连续性中断,疝内容物外突。

  

鉴别

  和小肠疝其它类型如直疝、斜疝、股疝、等鉴别。

  腹股沟直疝系指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腹股沟疝。其发病率较斜疝低,约占腹股 直疝沟疝的5%,多见于老年男性。

  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最常见的腹外疝。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股疝(femoral hernia)是指脏器或组织经股环突入股管,再经股管突出卵圆窝的疝,即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股疝是腹股沟区疝中发病率最低的一种疝,约占腹外疝的3%~5%。由于股疝具有相当高的嵌顿/绞窄和肠切除的发生率,延误治疗将增加死亡率,老年患者尤其明显,故手术治疗是股疝唯一有效的方法。

  

并发症

  1、肠管嵌顿: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常为肠管)可以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 回纳至腹腔内,当各种原因 (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肠管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后主要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肠管绞窄:如果嵌顿性疝持续存在,未能及时地处理和治疗,疝的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则并发了绞窄性疝,肠管绞窄的临床表现有:

  ①阵发性,持续性,剧烈的腹痛,

  ②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休克表现,

  ②腹膜刺激征 (局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可闻“气过水声”,呕血(或血性液体),便血,腹部可触及明显肿胀,膨隆及肿块,X线检查可见腹内有膨胀突出的孤立肠管或小肠部位改变,肠管间隙增宽,提高,有腹腔积液,做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预防

  1.精心设计切口

  为避免切口疝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根据治疗目的,精心设计切口,尽量少用经腹直肌和腹直肌旁切口,代之以横形切口,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2.改善愈合能力

  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K等,改善病人一般状况提高愈合能力

  3.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

  对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应积极治疗。择期手术须待上述情况得到纠正或控制再实施手术。

  4.积极处理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

  术前要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腔积液、便秘或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预防并处理手术后出现腹胀呕吐、呃逆、咳嗽、打喷嚏等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同时使用腹带。

  5.防止切口感染

  手术前积极治疗病人皮肤、鼻咽部胃肠道的感染灶。术区剃毛可能损伤皮肤或引起微小的皮肤创口,应采用剪毛或脱毛的方法代替剃毛,并尽可能缩短备皮至手术的时间。

  

治疗

  腹壁切口疝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年老体弱、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癌症晚期和合并内外科急危重症者,可非手术治疗包括:保护切口疝、防止疝内容物损伤;局部使用弹力腹带或腹围包扎,防止疝块突出;处理咳嗽便秘等全身情况。

  1.手术时机

  切口疝形成后,局部组织需要再塑型,约需6个月。为预防术后复发,切口疝的修复手术以疝发生后6个月实施为宜。因第1次手术后,腹腔脏器存在炎性粘连,修复手术较早实施,容易损伤肠管。

  2.手术原则

  ①切除切口瘢痕。②显露疝环后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③回纳疝内容物后,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条件下修复各层腹壁组织。

  3.修补方法

  (1)直接缝合 疝环直径≤5cm的较小或筋膜结实的切口疝可直接缝合首先解剖缺损边缘,清除瘢痕组织,筋膜对筋膜逐层缝合;腹壁结构不清者,也可用10号丝线腹壁一层间断缝合。对于较大的切口疝,或腹壁肌肉萎缩筋膜薄弱的切口疝,可作切口两侧筋膜的减张缝合,切忌强行拉拢缝合而致筋膜撕裂,或腹内压力增高造成术后复发当然移植物修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自体组织移植 修补适用于疝环>5cm的切口疝常用的自体组织有阔筋膜腹直肌前鞘股薄肌的自体真皮等。此修补创伤大,且又造成新的组织缺损,故已被合成材料修复所取代。但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基层医院,自体组织移植修补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修补方法。

  (3)合成材料修补 临床上常用的合成材料有3种:聚酯类、聚丙烯类和膨化聚四氟乙烯(e-PTFE),目前已经有可以自行降解的生物补片,价格比较昂贵。

  (4)腹腔镜修补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国外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国内也正在开展,因手术难度较大,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病例相对较少。

  

饮食

  1、禁忌烟、酒、生蒜、芥菜等辛辣食物。

  2、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应尽量少进牛奶、糖类等产气食物,防止引起肠胀气。若抽出咖啡色液体时提示消化道内有出血,应暂禁饮食或灌注冰流质,止血后方可进食。

  3、忌高盐食物。避免由于钠离子在机体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

  4、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

  5、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

  6、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