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大叶苜蓿

紫花苜蓿是我国以草养畜主要栽培的牧草品种,因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被称为"牧草之王"。但紫花首希产量一直偏低,加之国内首着品种混杂繁多,退化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种植效益及种植热情.
- 中文名称 凯伦大叶苜蓿
- 品种类型 牧草品种
- 优点 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
- 荣誉 牧草之王
形态特征
凯伦苜蓿根系发达,根深可达3米~7米。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无香草气味。羽状复叶,互生;托叶部分与叶柄合生,全缘或齿裂;小叶3,边缘通常具锯齿,侧脉直伸至齿尖。总状花序腋生,有时呈头状或单生,花小,一般具花梗;苞片小或无;萼钟形或筒形,萼齿5,等长;花冠黄色,紫苜蓿及其它杂交种常为紫色、堇青色、褐色等,旗瓣倒卵形至长圆形,基部窄,常反折,翼瓣长圆形,一侧有齿尖突起与龙骨瓣的耳状体互相钩住,授粉后脱开,龙骨瓣钝头;雄蕊两体,花丝顶端不膨大,花药同型;花柱短,锥形或线形,两侧略扁,无毛,柱头顶生,子房线形,无柄或具短柄,胚珠1至多数。荚果螺旋形转曲、肾形、镰形或近于挺直,比萼长,背缝常具棱或刺;有种子1至多数。种子小,通常平滑,多少呈肾形,无种阜;幼苗出土子叶基部不膨大,也无关节。
生长环境
该品种根系入土较深,抗旱、抗寒、抗逆性较强,可耐零下38℃的低温和40℃的高温,且不择土壤、气候,遗传基因较为稳定。除在良田种植外,还可在山地、丘陵等贫瘠土壤栽种。需要指出的是,凯伦苜蓿抗涝性稍差,长期积水地、排涝不良地不宜种植。
主要价值
产草量高
凯伦苜蓿株高1.2米左右,叶片宽大而多密,全株叶片占鲜草重量的60%以上,花多为紫色。经河南省民权县特种动植物良种试验场对比试验,凯伦苜蓿每年可刈割4次~6次,亩产鲜草可达1.5万斤~3.5万斤,比其他苜蓿品种增产1倍以上。
营养价值高
凯伦苜蓿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营养含量也较普通苜蓿有不同的提高。据测定,凯伦苜蓿干物质中富含粗蛋白25%~32%,是玉米的2倍多;粗脂肪达7.1%,粗纤维达21.5%。此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难得的高蛋白饲料。
适口性好
畜禽都十分喜食凯伦大叶苜蓿,用鲜草喂牛羊增重率可比其他牧草提高15%~25%,1亩凯伦苜蓿可育肥牛10头或羊30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