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凤头

2022-06-29 15:46:46 百科资料

凤头鸊鷉(学名Podiceps cristatus)亦称冠鸊鷉,是鸊鷉科鸊鷉属下的一种鸟类。体形最大的鸊鷉,成年个体体长50厘米以上,雄雌差别不大。下体近白色,上体灰褐色。翅短,尾羽退化或消失。足位于身体后部,有蹼,爪钝而宽阔。冬季候鸟。

  • 中文名 凤头
  • 科 科 
  • 属 属
  • 目 鹳形目

科学分类

  凤头 

(图)凤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鸊鷉目 Podicipediformes

  科: 鸊鷉科 Podicipedidae

  属: 鸊鷉属 Podiceps

  种: 凤头鸊鷉 P. cristatus

名称

  凤头 中文名:凤头

凤头

  拉丁名:Podiceps cristatus

  英文名:Great Crested Grebe

描述

  虹膜-近红;嘴-黄色,下颚基部带红色,嘴峰近黑;脚-近黑。

叫声

  成鸟发出深沉而洪亮的叫声。雏鸟乞食时发出笛声ping-ping。

分布范围

  古北界、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

  指名亚种为地区性常见鸟,广布于较大湖泊。为部分型候鸟。

习性

  繁殖期成对作精湛的求偶炫耀,两相对视,身体高高挺起并同时点头,有时嘴上还衔着植物。

特征

  凤头 中型游禽。夏羽前额至头顶黑色;头顶两侧羽毛延长至枕后,形成两束黑色长形冠羽;从耳区到喉部有环形皱领,其 基部为棕栗色,端部为黑色,后颈及背部黑褐色。冬羽较暗;冠羽短;皱领消失。嘴尖直而侧扁。具瓣状蹼。

(图)凤头

  全长约56cm。颈修长,有显著的黑色羽冠。下体近乎白色而具光泽,上体灰褐色。上颈有一圈带黑端的棕色羽,形成皱领。后颈暗褐色,两翅暗褐,杂以白斑。眼先、颊白色。胸侧和两胁淡棕。冬季黑色羽冠不明显,颈上饰羽消失。

  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带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潜水能力强,以软体动物、鱼、甲壳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繁殖期5~7月,在隐蔽条件好的芦苇或蒲草中营巢,以芦苇、水草为巢材,每窝产卵4~5枚,卵长圆形,灰白色。

  为东北至青藏高原的夏侯鸟,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越冬。

物种保护

  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生态特征

  凤头 单独、成队或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泳,在水上常缩颈,游泳时头前倾。活动时频频长时间和长距离潜水 。一般潜伸7m,潜距50m左右。受惊时少飞,多潜逃。繁殖时于荒芜或水草丛中造浮巢。每窝常为4~5枚卵;卵污白色;雌雄共孵; 21-28天出雏;雏为早成性。分布欧洲、亚洲、非洲及大洋州的温暖地区。我国全境分布。居留状况:旅鸟(3~5月;9~11月), 偶见于夏季。

(图)凤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