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父子

《冤家父子》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山河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喜剧电影,由王朔、冯小刚执导,冯小刚、徐帆、胡小培主演。
该片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讲述了有点装腔作势但又富于幻想的丧妻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之间关系日趋紧张的故事。影片于2000年8月11日在瑞士首映 ;2004年12月13日以DVD碟片形式发行 。
- 中文名称 冤家父子
- 外文名称 Father
- 其他译名 爸爸
- 类型 喜剧
- 出品公司 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山河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剧情简介
机关小职员马林生(冯小刚饰)早年丧妻,与儿子马车(胡小培饰)一起生活。不同的性格使得父子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可当马车受欺辱时,马林生的护犊之情让他变得坚强、勇敢,结果被流氓打伤住进医院。最后,马车内心愧疚不已,到医院看望父亲。历经生活的磨难,原本水火不容的他们体会到彼此的重要以及无法割舍的亲情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马林生 | 冯小刚 | 配音 :- |
马车 | 胡小培 | 配音 :- |
齐怀远 | 徐帆 | 配音 :- |
夏经平 | 秦焰 | 配音 :- |
王维凝 | 夏青 | 配音 :- |
铁军 | 叶静 | 配音 :- |
陆国强 | 袁苑 | 配音 :- |
小跟头 | 姚二嘎 | 配音 :- |
猫子 | 叶京 | 配音 :- |
刘老师 | 李明珠 | 配音 :- |
马林生父(友情出演) | 陈汉元 | 配音 :- |
王元禄 | 教导主任 | 配音 :- |
王连成 | 民警 | 配音 :- |
气功大师 | 司马南 | 配音 :- |
刘春晓 | (客串) | 配音 :- |
职员表
出品人 | 韩三平 |
制作人 | 丁晓红(策划)、彭晓林(制片主任)、陆国强、马玉成(制片) |
监制 | 王维江、李晓耕 |
原著 | 王朔 |
导演 | 王朔、冯小刚(导演)、老韵(执行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孙志毅 |
编剧 | 王朔、冯小刚 |
摄影 | 杨小雄(摄影)、高政斌(副摄影) |
配乐 | 刘诗召(音乐原著)、施万春(作曲) |
剪辑 | 周影 |
道具 | 李尚智、刘志璞 |
美术设计 | 冯小刚(美术)、王军(副美工) |
造型设计 | 申淼(化妆) |
服装设计 | 郝歌(服装) |
灯光 | 老韵光线造型小组(照明) |
录音 | 唐元平 |
场记 | 于今方 |
布景师 | 王金铭(置景) |
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马林生 演员 冯小刚一个单位的工会主席,有性格懦弱的一面,他在机关里混日子,一心想树立自己的权威,同时因他过的是孤独的生活,他也希望自己得到儿子的关心。他想寻求改善和儿子的关系,想和儿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 |
马车 演员 胡小培马林生一手拉扯大的儿子,在他成长期间,他要求独立,想保有自己的隐私。当他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活动圈子,想过自由自在的的独立生活。 | |
齐怀远 演员 徐帆马车同学铁军的妈妈,马车给马林生介绍的对象,她半是风情半是豪情,属于非常世俗、市民气十足的女性,一直追求马林生,可她的相貌气质却令马林生很不满意。 | |
刘老师 演员 李明珠马车的老师,水平低又最爱面子,在政治课上因念错一个字马车给她提意见,始终坚持错误,不予改正,对学生打击报复,她既容易被激怒又容易得到满足。 |
角色介绍来源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颁奖方 | 获奖结果 | |
2000年8月 | 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 金豹奖 | 王朔(获奖)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 王朔(获奖) | ||
堂吉诃德奖特别提及 | 王朔(获奖) | ||
青年评审团奖青年电影二等奖 | 王朔(获奖) | ||
2000年10月 | 第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 新浪潮奖 | 王朔(提名) |
幕后制作
《冤家父子》由王朔根据其作品《我是你爸爸》改编而成 ;冯小刚本来想自己执导该片,但是考虑演员时,他又觉得自己演比较合适,而他做了主演就不能全盘掌握导演这一套工作,于是他请王朔做导演 ;电影在北京医科大学学生大食堂开机,于1996年春季停机 。
制作发行
联合摄制 | 协助拍摄 |
---|---|
北京电影制片厂 | 北京好梦影视策划公司 |
北京山河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
发行地区 | 上映时间 |
---|---|
瑞士 | 2000年8月11日(洛加诺国际电影节 ) |
韩国 | 2000年10月(釜山国际电影节展映 ) |
载体形式 | 发行时间 |
---|---|
碟片(DVD) | 2004年12月13日(中国音乐家出版社 ) |
影片评价
电影许多地方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置景和用光,拍了出来北京大杂院那股凄凉又踏实的味道。但有些地方消解得实在过分,这些个出人意外的桥段,的确很出戏,两相映衬,两代人之间的沟壑颇有一种戏剧张力。但这些地方多了,或者说讲述表浅,一味地往噱头上靠,生硬做作得令人厌恶,无法打动人心。所以,最后结尾处想点出父子情深的意味,那种想把整部戏推上去的企图就显得相当勉强了。(《私人版本》评 )
《冤家父子》同样注重场景的拼贴性或娱乐性,以浓厚的拼贴意味将它们呈现于观众的眼前。(《异质空间与都市意象》评 )
《冤家父子》通过细节动作来渲染父亲的姿态,还增加了一系列的情节为传统的父亲形象"卸妆" 。电影在反讽中凸显了一个外强中干的父亲形象 。(《文学书写的影像转身:中国新时期电影改编研究》评)
影片争议
1992年,张艺谋曾计划合作拍摄此片 ,而且他又曾计划请姜文主演 ,按照张艺谋的工作计划,该在《秋菊打官司》之后开拍,但男主角姜文准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张艺谋只得放弃 。1996年8月,已经制作完成的影片由于未经审查私自送展,在广电部文件中被禁止公映 。(于是)该部电影虽然获得了瑞士洛迦诺电影节最佳影片,最终没有在影院同观众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