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冢中枯骨

2022-07-12 07:31:24 百科资料

冢中枯骨(拼音:zhǒng zhōng kū g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冢中枯骨"的原义是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无用的人;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含贬义。

  • 中文名称 冢中枯骨
  • 拼音 zhǒng zhōng kū gǔ
  • 注音字母 ㄓㄨㄥˇ ㄓㄨㄥ ㄎㄨ ㄍㄨˇ
  •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 语法结构 偏正式

成语出处

  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冢中枯骨"。

成语故事

  献帝初平四年(193年)的夏天,徐州牧陶谦听说曹操的父亲曹嵩路经徐州,为了保护他的安全,便派部将张闿一路护送。没想到张闿见曹嵩携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便起了歹意,在半路杀了曹嵩,席卷了一百多车财宝逃走了。曹操认为张闿是受陶谦的指使,为报杀父之仇,就亲率大军想一举荡平徐州。开始,曹军攻下了十多座城池,后因军粮接济不上,只得悻悻撤回兖州。

  兴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举兵第二次攻打徐州。这次曹军攻入徐州后,连下五城,又扫荡了琅邪、东海两郡,直逼徐州的治所郯县。陶谦联合刘备在郯县共同抵抗曹军,却被打得大败。陶谦正准备逃跑的时候,兖州的陈留郡太守张邈发动了反对曹操的叛乱。曹操闻讯急忙撤军赶回兖州。陶谦终于躲过了这一劫。这年冬天,重病在身的陶谦眼看就不行了,临死前他对别驾麋竺嘱咐说:" 把刘备请来,让他来治理徐州。"

  陶谦去世后,麋竺带着徐州官员请刘备就任徐州牧。多年来一直颠沛流离的刘备,自然是心花怒放,但他表面上依然是自谦资历尚浅,不敢接任。

  当地的陈登见刘备谦让,就对他说:"汉室衰微,天下动荡,您若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在如今。徐州是富庶之地,百姓有上百万,您应该接下徐州牧的职务。"刘备仍然客气地说:" 袁氏家族四代有五人在朝廷执掌朝政,袁公路更是位名声显赫的人物,可以请他来做徐州牧。"

  陈登摇头说道:"袁公路一向傲慢无礼,在乱世中不会有什么作为。"

  孔融接着说道:"袁公路哪是那种忧国忧民忘却私事的人呢?他如同坟墓里的枯骨,不值得一提。请您担任徐州牧,是徐州百姓想拥戴有才能的人。上天给您的您若不要,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刘备这才接受了徐州牧的职务。

成语寓意

  孔融说袁术是"冢中枯骨",劝刘备受任徐州牧;历史上的袁术,虽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显赫之家,却是虚有其表的庸才。刘备虽暂栖他人门下,却依然是陶谦眼里的英雄。可见,从长远来看,家世出身、暂时的腾达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实力,而英雄的本色也绝不能用这些来论道。

成语运用

  • 成文用法

  "冢中枯骨"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含贬义;用来比喻无用的人。

  • 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现代·沈砺《咏史》诗:"冢中枯骨袁公路,唾手居然得冀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