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是指在内眦角前方自上而下呈顺向性或自下而上呈反向性蹼状皮肤皱褶,是东方人眼睛的特征之一。内眦赘皮 Mongolian fold 在人的双眼睑,上眼睑下缘上部有与下缘平行的高度不同的一道褶(称被褶,德文Deckfalte),即常常从其内侧一面或与之邻接的皮肤独立地生出此褶,向原来覆盖着内眼角的鼻皮斜下,所以根据此褶的发达程度内眼角泪阜的一部或全部为其所遮盖,这种特殊的褶称为内眦赘皮。
- 挂什么科 眼科
- 哪些症状 眼睑下垂、倒睫
- 好发人群 儿童、蒙古人
- 需做检查 眼科常规检查
- 引发疾病 原发性内眦赘皮、继发性内眦赘皮
病因
先天性内眦赘皮是一种显性遗传病,通常为双侧,有家族遗传倾向。不伴有眼部其他畸形者称单纯性内眦赘皮;部分先天性内眦赘皮可伴有上睑下垂、小睑裂、眉部畸形等。
后天性内眦赘皮多由外伤所致,如烧伤、烫伤等,多为单侧,常伴有邻近组织的损伤,如泪小管损伤、睑缘损伤等。
症状
内眦赘皮在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单纯的内眦赘皮和复杂的内眦赘皮。前者是仅有内眦赘皮,眼裂略有缩小,单睑或内双,而无其它畸形;后者则伴有眼裂明显缩小,眼睑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眼轮匝肌发育不良、睑板短而窄,常有上睑下垂(眼睛睁不大)。
检查
眼科常规检查!
鉴别
内眦赘皮在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单纯的内眦赘皮和复杂的内眦赘皮。前者是仅有内眦赘皮,眼裂略有缩小,单睑或内双,而无其它畸形;后者则伴有眼裂明显缩小,眼睑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眼轮匝肌发育不良、睑板短而窄,常有上睑下垂(眼睛睁不大)。
并发症
1、由于内眦部解剖结构精细,如不熟悉它们,则可能在无意之中破坏了许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出现无法修复的并发症,如泪小管的断裂等;
2、手术时矫枉过正;
3、有过蒙古皱纹的地方会稍微留有手术痕迹;
4、皮肤厚,粉刺多,容易看见汗孔或体质上爱留伤疤的人,头一两个月会有红肿的情况。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一旦发病,应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
内眦赘皮矫正的目的是去除内眼角的皮肤波褶,显露泪湖和增大眼裂。治疗时,只有在青春期后单纯的内眦赘皮仍明显者才需手术治疗。一般在行重睑术的同时行内眦开大术,轻者可直接剪开赘皮后缝合皮肤切口即可,较重者应行“z”字改形术或其它皮瓣法修复。虽然术后可能在内眦部皮肤上遗留下切口的痕迹,但经手术开大的眼裂会使眼睛增色许多。
常见矫正手术方法
(1)内眦部皮肤切除法:适用于范围不大的内眦型赘皮患者,方法为单纯切除内眦部多余的皮肤,稍加剥离后,向鼻背部牵引内眦部皮肤,露出内眦角以后缝合皮肤。此种手术方法效果不太理想,目前已很少用。
(2)“Y-V”缝合法:适用于轻型内眦赘皮患者。其方法为在内眦部做横“Y”形切口,大小按需要定,上下的宽度一般应大于睑裂。将赘皮向鼻侧牵引缝合,缝合后创面呈横“V”形。
(3)Blair-Brown氏法: 适用于较大的内眦型赘皮患者。方法是在内眦部做切口,剥离成两个三角形皮瓣,深至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向鼻侧靠拢缝合,将两瓣尖向鼻侧牵引,缝合在横切口的顶端,最后依次缝合各皮肤创缘呈“∈”形。
(4)平贺法: 适用于内眦型赘皮患者。方法是在内眦部做一“>”形切口,剥离皮瓣,内眦部固定一针,赘皮松解。将眦点上下突起的皮肤切除,然后缝合成“<”形。
(5)“Z”成形术法: 适应于各种内眦赘皮患者。方法为在内眦部做“Z”形切口,剥离切口周围皮下组织,做成两个三角形皮瓣,将两皮瓣交换位置后,缝合各皮肤创缘。目前临床上又常分为多种具体的手术方法,一般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具体采取不同的“Z”成形手术法。
(6)Mustarde氏法(四瓣成形术法):这是目前较常采用的手术方法,疗效较好。适用于倒向型,内眦型赘皮,合并内眦间距增宽、小睑裂和上睑下垂患者。方法是在内眦部做四个皮瓣,交换位置后缝合。
(7) Speath皮瓣矫正法: 适应于内眦赘皮合并轻度下睑外翻者。方法是在内眦部上睑内侧做一个舌形皮瓣,剥离后将其旋转移位于下睑的皮肤缺损区,缝合创缘。
饮食
1.脾胃湿热复感风邪
证候:下胞睑外翻,睑内红赤,白睛干燥,眵泪俱多。全身可有胸闷脘痞,食少倦怠,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以下胞睑外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辩证要点。②病机:胞睑内应脾胃,脾。胃湿热上蒸,气血瘀滞,复感风邪,风牵睑出,故睑皮外翻。湿热蕴脾,阻滞气机,脾失健运,故胸脘痞闷,食少倦怠,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内盛之征。
治法:清热疏风,健脾除湿。
方药:除湿汤或黄芪汤加减。除湿汤:滑石25g,车前子12g,薏苡仁、干地黄各30g,茯苓15g,白鲜皮、苦参、连翘、银花各12g,荆芥、防风各 10g,甘草6g。若痒甚加生地、赤芍、丹皮。若湿烂甚加白芷、地肤子。黄芪汤:黄芪、茺蔚子各60g,防风45g,地骨皮、茯苓、川大黄、人参、黄芩各 30g,甘草15g。若翻粘睑,可加羌活、木瓜胜湿通络,赤芍、丹参活血化瘀。
2.肝风内动
证候:胞睑外翻,突然发生。久则白睛干燥发红,黑睛混浊生翳,泪出汪汪。常伴有手足不利,步态不稳,口眼歪斜,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析:①辨证:以睑皮翻出,手足不利,口眼歪斜,舌红苔薄黄,脉弦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风内动,挟痰阻络,外急内弛,风牵睑出。阻于肢体、口面故见手足不利、口眼歪斜。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皆为肝风内动之征。
治法:驱风通络解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