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内消瘰疬丸

2022-07-11 17:22:17 百科资料

内消瘰疬丸为处方药,用于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症、乳房良性肿块。

  •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 规 每瓶装9克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内消瘰疬丸汉语拼音:Neixiao Luoli Wan
  【成 份】夏枯草、玄参、海藻、浙贝母、天花粉、连翘、熟大黄、白蔹、枳壳、玄明粉等17味。
  【性 状】本品为灰黄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咸苦。
  【功能主治】 软坚散结。用球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本品为糊丸,瓶装每瓶100克,每天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下,口服。
  【性状】本品为棕色至棕褐色的浓缩丸;气微香,味咸、苦。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禁忌】孕妇忌用。
  【注意事项】大便稀溏者慎用。
  【贮藏】密封。
  【规格】每10丸重1.85g
  【有效期】1.5年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691

质量标准

  【鉴别】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氯仿-醋酸乙酯-甲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5g,研细,加水40ml,加热溶解,放冷,滤过,滤液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弃去乙醚液,水层用水饱和的正丁醇40ml,振摇提取,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玄参对照药材2.5g ,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加热溶解,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取本品3g,研细,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盐酸2ml,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 ,加甲醇20ml,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4)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挥尽乙醚后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 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本品5g,研细,加正已烷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6)取[鉴别](4)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40∶7∶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A)。
  【含量测定】 取本品适量,研细,精密称取5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约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溶液适量,微热使溶解,转移至2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氯仿-醋酸乙酯-甲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每1g含夏枯草以熊果酸(C30H48o3)计,不得少于0.10mg。

药理作用

  内消瘰疬丸主要成分是夏枯草,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药用部位为干燥果穗,亦用全草入药,其性味辛、苦、寒。辛能散结,苦寒泄热化湿,其化学成分复杂,含有糖类、有机酸类、三萜类(熊果酸、齐墩果酸)、香豆素类、黄酮类(芦丁、木樨草素、异荭草素和木樨草苷)、挥发油类等。具有清火、明目清肝、散结及消肿之功效。

临床疗效

  内消瘰疬丸利用了夏枯草的苦寒泄热,辛能散结的原理,配以其它臣药共凑清热解毒,燥湿泻火。软坚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故临床常用于目齿肿痛,头痛眩晕及瘰疬瘿瘤。治疗泌尿系感染及前列腺肥大并炎症也是有良好的疗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