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虎韬·金鼓

金鼓篇论述了防敌夜袭、防御反击及追击敌人时防止被敌伏击的方法。防敌夜袭的方法是"以戒为固,以怠为败",设置严密的警戒,在阵地前派出哨兵,事先规定好口令暗号,随时作好战斗准备。敌人前来袭击,见到我戒备森严,无隙可乘,便会撤走。这时敌人"力尽气怠",是我进行防御反击的极好时机,因此可派出精锐部队,"随而击之"。在追击敌人时,应谨慎从事,避免中敌埋伏。遇到这种情况,应将部队分为三部分,尾随敌后,在尚未到达敌人设伏地域之前,三部分同时发起攻击,即可将敌人击败。
- 中文名称 六韬·虎韬·金鼓
- 出自 《六韬》
- 别名 《太公六韬》
- 类别 兵书
作品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① ,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侯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② 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相号命③ 。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④ ,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⑤ 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⑥ 我垒。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⑦ 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作品注释
①霖雨:连续的大雨。
②谁何:指以口令相问答。在警戒区内,每人都用暗号口令以相识别。
③以相号命:通过号令互相联络,传达命令。
④屯:聚。此处指一个驻军单位。
⑤视:底本作"亲",疑误,据《武经七书直解》校改。
⑥薄:逼近、逼迫,此处指发起进攻。
⑦陷:攻击,冲锋陷阵。
作品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领兵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兵力相当,适值严寒或酷暑,或又日夜大雨,十多天不止,因而壕垒全部塌毁,险隘关塞不能守备,侦察麻痹懈怠,士卒疏于戒备,这时,敌人乘夜来袭,三军皆无准备,上下又疑虑混乱,对此怎么办?"
太公说:"凡军队有戒备就能巩固,若松懈就要失败。在我军营垒上口令呼应之声不绝,哨兵手持旗帜,与营垒内外联络,相互传送号令,金鼓之声不可断绝,对外表示已做好战斗准备。以三千人为一屯,谆谆告诫,严加约束,使各自慎重守备。若敌人来犯,发现我军戒备森严,即使迫近我军阵前,也必退去,这时,我应乘敌力尽气衰之际,派遣精锐部队紧随敌后猛击敌人。"
武王说:"敌人知道我要跟踪追击,于是埋伏了精锐士卒,然后假装退却不止,当我军进到伏兵地区时,敌人就回头配合其伏兵向我反击,有的攻我前队,有的击我后队,有的迫近我营垒,因而我军大为恐慌,行列陷于混乱,各自擅离在阵中的位置,对此怎么办?"
太公说:"在这种情况下应把我军分为三队,分向跟踪追击敌人,不要进入伏击圈。在到达敌伏击圈前就要三队同时追到敌人,有的攻击敌人前后,有的攻击敌人两侧,并须严明号令,使士卒疾速进击,敌人必被打败。"
作品评析
加强警戒,严为防备,这是防止遭敌袭击的一般要求,所谓"以戒为固,以怠为败"。本篇论述了防敌夜袭、防御反击及追击敌人时防止被敌伏击的方法。防敌夜袭的方法是"以戒为固,以怠为败",设置严密的警戒,在阵地前派出哨兵,事先规定好口令暗号,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敌人前来袭击,见到我戒备森严,无隙可乘,便会撤走。这时敌人"力尽气怠",是我进行防御反击的极好时机,因此可派出精锐部队,"随而击之"。在追击敌人时,应谨慎从事,避免中敌埋伏。遇到这种情况,应将部队分为三部分,尾随敌后,在尚未到达敌人设伏地域之前,三部分同时发起攻击,即可将敌人击败。
国学故事
秦穆公凭着日渐强盛的国力,企图争霸中原,但其东出道路却被晋国所扼而难以东进。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四月和十二月,郑文公和晋文公相继病逝,秦穆公得知消息,决定乘机出兵越晋境偷袭郑国。主政大夫霆叔认为,师出无名,"劳师以袭远,不易成功。我军越千里以袭人,郑必知之。我军劳而力竭,而攻敌之有备,实无成功之望。"但秦穆公一心想称霸中原,一意孤行,任命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军伐郑。晋襄公为维护晋国的霸业,决定乘机打击秦国。因秦军往返必经过晋国的崤山,此山峻壁绝涧,唯东、西二崤间有一蜿蜒小道。晋国确定先不惊动秦军以骄其志,待其疲惫回师时,将其歼灭于崤山险隘地区。
十二月,秦军出雍都(今陕西凤翔南),穿越崤山隘道,偷越晋国南境,于次年二月抵达距秦约千里的滑国(今河南偃师),与郑国商人弦高相遇。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便冒充郑国使臣,假借郑君之命,犒劳秦师,同时派人连夜赶回郑国报告。孟明视上当受骗,以为郑国已有防备,原打算突袭郑国的计划已难以实现,于是便乘夜袭滑国,掠夺大量财富和女子西归。
晋国侦知秦师返归,即命先轸为大将,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羌戎,埋伏于隘道两侧。为激励士气,晋襄公戴孝亲自前往督军。秦军因东出途中未遇晋军任何阻击而傲慢松懈,孟明视等不作任何警戒和防范,率军径入崤山。因长途跋涉,车辆重载,部队行动迟缓,加上道路崎岖狭窄,行军十分困难。四月十三日,晋军见秦军全部进入设伏地域,突然发起猛攻,秦军首尾不能相救,被截为数段。晋军大获全胜,全歼秦军,俘虏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等三将。
此战秦军的失利,关键在于进入晋国重地时,放松了警惕,没有采取任何防敌措施,终于落入晋军圈套,导致全军覆没。
出处简介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