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斑刺鲀

六斑刺鲀(学名:Diodon holocanthus)是二齿鲀科、刺鲀属鱼类。体短圆筒形,头和体前部宽圆。尾柄锥状,后部侧扁。吻宽短,背缘微凹。眼中大。鼻孔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状突起。口中大,前位;上下颌各具1喙状大齿板,无中央缝。头及体上的棘甚坚硬而长;尾柄无小棘;眼下缘下方无1指向腹面的小棘。各棘具2棘根,可自由活动。背鳍一个,位于体后部,肛门上方,具软条13-15;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3-15;胸鳍宽短,上侧鳍条较长,具软条20-24;尾鳍圆形,具软条9。体背侧灰褐色,腹面白色,背部及侧面有一些深色的斑块,另有一些黑色小斑点分布;无喉斑;背、胸、臀及尾鳍淡色,无任何圆形小黑斑。
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礁石区、软质底海域或开放性水域。一般行独居生活,有时会聚集成群;幼鱼则行大洋漂游性生活。主要于夜间捕食,以软体动物、海胆、寄居蟹及螃蟹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海区。在中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沿海。
内脏和生殖腺有毒,一般不作食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拉丁学名 Diodon holocanthus
- 别名 六斑二齿鲀、刺鲀、气瓜仔、刺规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基本简介
英文名:Longspined porcupinefish,balloonfish,freckled porcupinefish,penvis,等。

分类:辐鳍鱼纲,鲀形目,刺鲀科,刺鲀属。
形态特征:体表的刺可动,此特点区别于其他的刺鲀。平时横伏的刺,一旦面临危险,会鼓起身体,竖起刺,威吓敌者。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有斑点。最大体长可达50厘米。
六斑刺鲀是鱼类家族中的"刺猬",它有一个笨拙可爱的小嘴、圆筒形的身体和短小的尾巴,身上布满又长又硬的刺。只有快速扇动它那不太协调的小胸鳍时,才能推得动那笨拙的身体,缓慢地游动。
地理分布
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海域,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均产,包括中国的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海域。
形态特征
小型海产鱼类。体长椭圆形,稍平扁。头宽大。吻短。眼中等大。口小。上下颌齿各愈合成一大齿状,边缘有钝小的突起。唇发达。鳃耙2行,短小。鳞退化成长刺,棘能前后活动。无侧线。背鳍位于肛门的上方,为圆形小刀状。臀鳍位于背鳍基后半部的下方,形状与背鳍相似。胸鳍宽短。无腹鳍。尾鳍后端钝圆形。背侧淡灰褐色,有6个大的黑斑。腹部白色。生活在暖温性海洋的底层。体内腹侧有气囊,当遇敌害时能膨大,各棘竖立,用以自卫。以甲壳动物等为食。内脏及生殖腺有毒。国内分布于南海、东海、黄海;国外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品种简介
即使不养鱼的朋友对刺鲀也绝不陌生,它们作为动物世界里的奇异明星,早就名扬天下了。其受到惊吓的时候会迅速吸水将身体鼓成一个球,竖立起由鳞片发展来的硬刺,用以防卫,因此也被称为"水中刺猬"。
饲养方法
其实饲养刺鲀时并不能像一些人预想的那样经常看到它们鼓成刺球。尤其在完全适应人工环境后,它们的胆子变得十分大,对大多数刺激都司空见惯了。它们不需要精心照料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一般水族箱体积大于200L就足够了。

刺鲀属于肉食性鱼类,尽管其因游泳能力不佳而不太擅长捕鱼,但安全起见还是尽量不要把它们和体型过小的观赏鱼饲养在一起。此外,它们还会啃咬珊瑚和岩石,所以也不能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刺鲀还喜欢厮咬一些鱼类的鳍,比如具有飘逸蓑衣的狮子鱼最容易受到顽皮刺鲀的骚扰,而被骚扰者却对其束手无策,故在饲养上要尽量规避开。
注意事项
不要经常让你的刺鲀竖立起它们的刺,虽然你很好奇,可那必定是它们被吓坏后的表现。试想,如果有一个人经常用超出你心理最大承受能力的办法吓唬你,你的身体也一定会日见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