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是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沃尔特·李普曼。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对公众舆论的研究,是新闻和传播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面世至今已译成几十种文字,
- 书名 公众舆论
- 作者 沃尔特·李普曼
- 原作品 public opinion
- 译者 阎克文 江红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闻和传播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面世至今已译成几十种文字,而中文版译本则是首次出版。本书成书较早,它首次对下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什么是舆论?它是如何形成的?具功能如何?能达到何种强度,又能造成何种后果?作为其主体的公众是谁?公众舆论究竟是什么意思?它是如何传播的?在什么条件下能形成独立的力量?对这些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问题的睿智的见解是本书的影响力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它们至今仍然有借鉴意义。
作品目录
译者前言 阎克文/1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外部世界与我们头脑中的景象/3
第二部分 对外部世界的研究
第二章 审查与保密/27
第三章 交往与机会/35
第四章 时间与注意力/43
第五章 速度、词语和清晰度/48
第三部分 成见
第六章 成见/61
第七章 作为屏蔽的成见/72
第八章 盲点与其价值/79
第九章 规则与其敌人/87
第十章 发现成见/98
第四部分 兴趣
第十一章 兴趣的激发/121
第十二章 重新思考自我利益/129
第五部分 公意的形成
第十三章 兴趣的转移/145
第十四章 是或不/163
第十五章 领袖与平民/173
第六部分 民主的形象
第十六章 自我中心的人/185
第十七章 独立的共同体/192
第十八章 压力、自由授权及特权的作用/201
第十九章 旧物新装:基尔特社会主义/212
第二十章 新形象/223
第七部分 报纸
第二十一章 赢得公众/229
第二十二章 永恒的读者/236
第二十三章 新闻的性质/243
第二十四章 新闻、真相与结论/256
第八部分 有机化情报
第二十五章 打进楔子/263
第二十六章 情报工作/270
第二十七章 诉诸公众/282
第二十八章 诉诸理性/291
作者简介
沃尔特·李普曼
李普曼是德国犹太人的第二代后裔,1889年9月23日生于美国纽约。在哈佛大学时他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并与他人共同创立哈佛大学社会主义学社,同时担任哈佛月刊的编辑。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